玩酷网

信阳罗山灵山镇:三项暖心服务“不打烊” 绘就民生幸福画卷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鑫杨小燕通讯员栗姝雅

自“大走访”工作开展以来,信阳市罗山县灵山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在落实特殊群体兜底保障工作中,镇村干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将办公地点“搬”到群众家门口,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赢得辖区群众广泛赞誉。

上门办理照见为民初心

8月19日,暑期高温肆虐,气温直逼38摄氏度。“大爷,您再抬抬下巴,马上就好!”为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顺利办理身份证,信阳市公安局罗山分局灵山派出所(下称“灵山派出所”)民警主动上门,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拍照、信息录入服务。

多数时候,老人居家环境存在光线复杂、空间狭窄等问题,不符合证件照拍摄标准;加之高龄老人行动不便,民警需反复调整拍摄位置、协助老人调整坐姿,看似简单的信息采集工作,往往需要投入更多耐心。一次上门服务中,为拍到符合标准的证件照,民警甚至“跪”在地上寻找最佳取景角度,最终顺利完成拍摄。临走时,民警向老人承诺:“身份证办好后,我们会第一时间送过来,您放心。”

民警上门帮办的照片被转发至村民微信群后,有村民当即评论:“我们的党员干部可敬可爱!”参与办件的民警回应道:“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的冲锋号,为群众办事出点力不算啥。”

延时服务点亮民生灯火

在灵山镇,为群众办好小事、办实好事的场景随处可见。暮色渐浓时,信阳市罗山县灵山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下称“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办事窗口依旧亮着灯——自开门教育“大走访”工作启动以来,该中心为满足群众多元化办事需求,全面推行常态化延时服务机制。针对辖区群众白天忙于农事的特点,在工作日延长办公时长,确保群众农忙结束后仍能到窗口办理业务、咨询政策;法定节假日及周末不“打烊”,正常办理居民身份证申领与换补、户口簿登记变更、居住证办理及各类高频证明出具等业务,解决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

此外,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始终秉承“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宗旨,持续优化服务举措:对群众紧急事项开通“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绿色通道,压缩办理时限;提供提前预约服务,群众可通过电话或线上平台预约办理时间,有效减少现场等候时长,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我们中心有五六名工作人员,提前排好值班表,每天留一名同志晚点下班。我们多留一小时,群众就能少跑一趟路。”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跟踪代办温暖特殊群体

“卢大爷,看着我的手机,您再眨眨眼就好。”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小林俯身在祁堂村卢明喜老人床前,用手机引导老人完成优抚对象人脸认证。

今年87岁的卢明喜是退伍军人,因常年卧病在床,无法到政务大厅办理认证手续。中心工作人员在前期摸排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主动上门为老人完成信息采集。卢明喜的家人拉着小林的手反复道谢:“你们想得太周到了,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针对退伍军人医疗费用二次报销业务,中心更是将“帮办代办”服务落到实处:每当有退伍军人或其家属前往便民大厅,工作人员都会先递上一杯热水,再拿出材料清单逐一讲解所需文件——从身份证复印件到报销凭证,每项要求都解释得清晰明了,坚决不让群众“多跑路、白跑路”。群众提交材料后,工作人员会先进行初审、核对,确认无误后加盖公章,再专程前往信阳市罗山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提交材料,全程无需群众额外跟进。

“本来以为报销要跑好几趟,没想到在这儿交了材料就不用管了,真是省心又暖心!”刚办完业务的退伍军人老陈,拿着回执单满脸笑意地说。

从“坐等群众上门”到“主动上门服务”,从“按时下班”到“服务不打烊”,灵山镇以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服务细节,将开门教育“办实事”的要求落到实处。当灵山派出所民警为行动不便老人“跪”地拍照,当政务大厅的灯光照亮群众的笑脸,当退伍军人的难题在跨部门协作中化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基层服务方式的转变,更是灵山镇干部对“为民服务”理念最质朴的诠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信阳市罗山县灵山镇,这些流淌在日常的温暖服务,正汇聚成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切实感受到新时代政务服务的温度与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