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朝鲜人民军少校与11名下属战士,一起拉响光荣弹,宁死不屈! 朝鲜人民军在俄罗

“朝鲜人民军少校与11名下属战士,一起拉响光荣弹,宁死不屈! 朝鲜人民军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这场战斗,堪称现代战争版的 “斯巴达三百勇士”,只不过人家是十二人团灭敌军六次进攻。朝鲜电视台公布的画面里,赵哲元少校和 11 名特种兵拉响光荣弹的场景,让战斗民族俄罗斯都得竖起大拇指。 朝鲜特种部队总兵力超过 12 万,占现役军人的 10%,这个比例相当于把一个中等国家的军队全塞进特种部队里。他们的训练堪称 “地狱模式”:赤身裸体在零下 30 度的雪地里扛冻,或者在 40 度高温下暴晒,还得负重 30 公斤完成 10 公里越野。绝的是,他们还得练习用报纸、木棍当武器。 这次参战的特种兵,很可能来自朝鲜著名的 “特种大队”。这个部队在 1996 年就有过 “高光时刻”:26 名特种兵驾驶潜艇渗透韩国东海岸,结果潜艇搁浅,11 人拉响手榴弹自尽,13 人战死,愣是让韩国军警忙活了两个多月,还搭上 16 条人命。 这种 “宁死不被俘” 的狠劲,在库尔斯克州的战斗中再次上演。赵哲元少校他们连续打退 6 次进攻,最后弹尽粮绝选择自尽,12 人无一人被俘。 朝鲜士兵的武器装备虽然不算先进,但战斗意志绝对是 “天花板” 级别。罗南石抱着手榴弹堵机枪眼,身中 16 发子弹还能拉响引信,金京更狠,右手被打断用左手投弹,连扔 6 枚炸毁敌火力点。 朝鲜人民军的编制也很有意思。特种部队的少校虽然军衔不高,但实际权力可不小。他们通常指挥一个特战小队,既能独立作战,又能配合大部队行动。 这次在库尔斯克州,赵哲元少校的小队很可能执行的是 “斩首行动” 或者 “破坏敌方关键设施” 的任务,结果遭遇乌军主力,硬是凭借顽强抵抗打出了 “十二人团灭敌军” 的战绩。 朝鲜的宣传机器也很会抓眼球。公布这些战斗细节,一方面是给国内民众打鸡血,看看咱们的战士多英勇,另一方面也是给国际社会释放信号:朝鲜军队不仅能在半岛上横,到了欧洲战场照样能 “武德全开”。 更绝的是,他们还公布了阵亡官兵的具体信息,罗南石 41 岁、金京 31 岁,这些年龄放在其他国家的特种部队里,早就该退役当教官了,但朝鲜特种兵还在一线冲锋,这 “老当益壮” 的劲头,连俄罗斯老兵都得服。 有人可能会问,朝鲜为啥要派军队去俄罗斯参战?这里面的道道可不少。首先,朝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里有 “互相协助” 的条款,朝鲜这次出兵算是履行条约义务,顺便刷刷国际存在感。 其次,朝鲜军队长期处于 “准战争状态”,实战经验匮乏,这次去俄乌战场相当于 “实战练兵”,既能检验装备,又能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朝鲜通过这种方式向美韩展示:别以为我只会在半岛上蹦跶,我在欧洲也能给你找点麻烦。 从历史上看,朝鲜军队一直有 “以小搏大” 的传统。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凭借 “小米加步枪” 硬刚美军飞机大炮,这次朝鲜特种兵在库尔斯克州,同样用 “手榴弹加光荣弹” 打出了威名。 这种 “不对称作战” 的精髓,就是把士兵的战斗意志发挥到极致。赵哲元少校他们拉响光荣弹前那句 “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简直就是现代版的 “向我开炮”,听得人热血沸腾。 不过,朝鲜军队的这种打法也有风险。12 名特种兵全部阵亡,虽然保住了 “宁死不屈” 的名声,但也损失了宝贵的战斗骨干。 要知道,培养一名合格的特种兵需要 7 年以上时间,这相当于一下子烧掉了几百万美元的训练成本。但在朝鲜看来,这种 “精神胜利” 比什么都重要,只要能鼓舞士气,就算付出再大代价也值得。 总的来说,朝鲜人民军在库尔斯克州的这场战斗,完美诠释了什么叫 “狭路相逢勇者胜”。十二名特种兵用生命书写的战歌,不仅让敌人胆寒,也让全世界看到了朝鲜军队的铁血精神。 这种 “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的战斗意志,在当今世界的战场上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有这样的盟友在,难怪俄罗斯总统普京都要专门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