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已经无所谓了!面对乌克兰不肯放手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这几个区域,俄军直接派遣强力部队进行作战,让俄军的士兵锻炼出血性,也增长了战场生存经验,之后就不是乌克兰说了算了! 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自2014年起已脱离乌克兰实际控制,而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不仅关乎克里米亚的供水及黑海出海口,也是连接俄罗斯本土与克里米亚的陆上通道。 对俄罗斯而言,控制这四个州意味着在乌克兰东部建立战略缓冲带,既能增强自身安全,又能保障克里米亚的生存资源,因此,俄罗斯和乌克兰双方均不愿作出让步。 最近俄军的打法有点变化,他们不再只依赖重型火炮强推,而是更多地使用小股部队灵活行动,配合无人机、电子战,一点点蚕食乌军防线。 有分析认为,俄军这么做不仅是想节省兵力、减少损失,也是在利用战场环境培训士兵、改进战术。 但这种“以战代练”风险不小,虽然能磨练部队,但每一天的战斗都伴随着士兵伤亡、装备损耗,也在国际上持续消耗俄罗斯的政治信誉。 对乌克兰来说,这四个州是法理上的本国领土,绝不能退让,另一方面,西方也在持续给乌克兰“输血”——送装备、给情报、培训士兵,甚至援助F-16战机也在计划中。 乌军目前采用的是消耗策略:尽量拖住俄军,让对方付出更高代价,同时等待国际支援继续到位。 美国和欧洲国家大都支持乌克兰,提供武器和资金,但也担心战争扩大;不少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巴西,则呼吁谈判解决,不希望世界分成两个阵营继续对抗。 短期内,这四个州的争夺还会继续,俄罗斯想站稳脚跟,迫使乌克兰接受现实;乌克兰则想靠西方支援一点点打回来,最终结果怎么样,还得看三个方面: 这场战争打到今天,早已不只是两国之间的冲突,它折射出这个世界深层的矛盾和撕裂。 “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之间到底该怎么选?顿巴斯部分地区亲俄,但也有大量亲乌民众,这种复杂局面很难用一场战争“解决”,反而可能留下长期隐患。 现代战争已经完全变了样,无人机、卫星、AI目标识别、网络攻击成了主角,传统人海战术不再奏效,这意味着今后的国防必须是多维的、高科技的、智能的。 也是最根本的——这场战争提醒我们,和平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存在的,它是需要人去维护、去争取的,当大国之间缺乏信任,当对话被炮火声淹没,最终受苦的是普通老百姓。 真正的出路可能不在战场,而在谈判桌,但谈判要想成功,得平衡各方的安全顾虑,也要守住国际法的基本底线,不能强权就是真理,也不能无视历史与现实的复杂性。 我们也期待更有包容性的国际安全架构出现——不是拉帮结派、孤立对方,而是共同寻求合作与平衡,毕竟,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早该结束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