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公元1141年,岳飞遇难。韩世忠立刻交出兵权,闭门谢客,从此不再谈及军事,也不和

公元1141年,岳飞遇难。韩世忠立刻交出兵权,闭门谢客,从此不再谈及军事,也不和旧部有任何联系。从此,他就在杭州,在赵构的眼皮子底下隐居了,经常骑着一只小毛驴,号称“清凉居士”,带着一两个童子,在杭州附近的山水间流浪。 在临安城,岳飞的死讯迅速传遍了整个南宋朝廷。 风波亭的血迹未干,另一位战功赫赫的中兴名将韩世忠,已开始准备交出兵权,封存虎符。 多年军中的好友情谊,也被她斩断。 曾经令金兀术闻风丧胆的“韩家军”统帅,此刻选择在宋高宗赵构的眼皮底下,开始了他刻意为之的“隐居”。 他常着一身布衣,自号“清凉居士”,骑一头小毛驴,仅带一两名童子,漫无目的地游荡在西湖的苏堤白堤、灵隐的山径、孤山的梅林之间。 韩世忠深知,岳飞的冤死,不仅是秦桧的构陷,更是帝王心中的猜忌之心在作祟。 而他选择以最彻底的退让,最醒目的“无为”。 这看似闲云野鹤的逍遥,实则是洞察时局后精妙绝伦的自保棋局。 韩世忠的急流勇退,绝非心血来潮,而是对赵宋皇室刻入骨髓的“恐武”基因的清醒认知。 宋太祖赵匡胤以武将之身“黄袍加身”夺了后周天下,“杯酒释兵权”的祖训,如同紧箍咒般代代相传。 南宋立国于危难,金兵铁蹄直逼长江,宋高宗赵构不得已启用武将,赋予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重兵以御外侮。 然而,这种倚重是有限度的,是迫于时势的权宜之计。 在赵构心中,“迎回二圣”的北伐口号更多是凝聚人心的旗帜,而非必须实现的目标。 他更惧怕的是武将功高震主,重演陈桥旧事。 因此,当绍兴十一年《绍兴和议》刚签订,江南半壁江山暂时安稳后,赵构便“收兵权”,解除潜在威胁。 岳飞,这位矢志“直捣黄龙”、收复河山,且治军严明、深得军心民望的统帅,因他理想与帝王私心及主和派利益尖锐冲突,加之“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的清高,不懂也不屑于政治上的妥协与自晦,最终成为最惨烈的牺牲品。 韩世忠,这位曾指挥黄天荡之战,几乎生擒金兀术,令金兵闻风丧胆的悍将,准确审视时局。 岳飞蒙冤下狱时,他曾挺身而出,当面诘问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足见其忠勇与义气。 然而,当岳飞最终遇难,韩世忠立刻意识到,帝王的屠刀一旦举起,便不会轻易收回。 他与岳飞同属战功卓著、手握重兵的核心将领,或许自己就是赵构下一个目标。 他深知自己虽不如岳飞那般锋芒毕露、理想高远,但“韩家军”的威名和自身的战功,同样是帝王卧榻之侧的隐患。 不同于刘光世和张俊,韩世忠选择了彻底的、不留余地的退让。 他不仅交出兵权,更刻意的切断与旧部的一切联系,避免任何结党营私的嫌疑。 尤为关键的是,他效仿战国名将王翦伐楚前向秦始皇“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安君心的策略,主动向赵构索要大量田产、宅邸、园林。 这一举动,看似贪图享乐,实则是政治表演。 他向皇帝传递了“我韩世忠所求,不过富贵安逸,已无半分政治野心,更无拥兵自重之念。” 他要用“贪财”的表象,掩盖内心的清醒与无奈。 赵构对此心领神会。 因为,他需要韩世忠这样的名将作为“镇国之宝”以威慑北方,但又绝不能让他手握兵权。 韩世忠的主动交权、自请富贵,正中赵构下怀。 于是,赵构乐得做个顺水人情,赐予韩世忠丰厚赏赐,默许他在临安“逍遥”。 于是,在临安城,你可以看到曾经的“韩帅”,换上寻常布衣,他骑着一头小毛驴,自号“清凉居士”。 他常于夕阳西下时,带着一两个小童,信步由缰。 在平湖秋月的静谧中驻足,于断桥残雪的清冷里徘徊。 这看似闲适的游荡,实则是将自己完全暴露在赵构的视线之内。 这样,可以向天下昭示着自己的“无害”与“满足”。 韩世忠的选择,最终被证明是极其明智的。 他得以在绍兴年间保全性命,安享晚年。 相比于岳飞“天日昭昭”的悲壮结局,刘光世碌碌无为的富贵终老,张俊谄媚贪财却背负骂名的“循王”虚衔,韩世忠的“骑驴归隐”显得尤为清醒而富有智慧。 他选择了以退为进,以屈求伸。 绍兴二十一年,韩世忠病逝于临安,享年六十三岁。 宋高宗赵构闻讯,“辍朝”表示哀悼,追赠太师、通义郡王,谥号“忠武”。 他最终得以善终,并获得了朝廷给予的死后哀荣。 主要信源:(大象新闻——害死岳飞的,从来不是秦桧一人……八个血字揭开千古奇冤的幕后、央广网——精忠报国的岳飞你肯定听说过,今天我们为你介绍一下他39年的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