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就在刚刚 印度宣布了 8月24日,印外长怼特朗普不想买石油就别买。印外长苏杰

就在刚刚 印度宣布了 8月24日,印外长怼特朗普不想买石油就别买。印外长苏杰生就石油问题,回应特朗普:这生意不想做就别做,没人强迫你。 先说说特朗普为啥突然扯印度买油的事儿。最近他不是在忙着竞选下一届美国总统,之前在竞选集会上,突然就盯上印度了,说印度 “买的石油有问题”,言语里满是施压的意思,潜台词就是 “你印度得听我的,别乱买油”。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这话不是单纯关心印度,背后藏着自己的小算盘: 一方面,美国国内的页岩油企业等着扩大市场,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这么大块 “肥肉”,美国肯定想抢;另一方面,他想靠 “对俄强硬”“帮美国企业抢生意” 的姿态,拉国内保守派的选票,毕竟竞选期间,“维护美国利益” 这套说辞最管用。 面对这种带着算计的施压,苏杰生没绕弯子,直接就怼回去了。 他当着媒体明白说:“做生意讲究你情我愿,要是美国觉得印度买的石油不合你心意,那你大可以不买,没人拿着刀逼你做这买卖。” 更绝的是,他还补了一句,直接戳破了特朗普的 “威胁”—你美国不买没关系,欧洲那边等着要呢,他们对这种原油需求大得很,根本不愁没人接手。” 可能有人会问,印度以前跟美国打交道,有时候还挺客气的,这次为啥这么硬气?其实不是突然的,是攒了好一阵子的 “底气”。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印度对美国的 “关税减免” 彻底不抱希望了。 早从 2023 年开始,美国就跟印度画饼,说 “你要是在印太战略上多帮我,我就给你的钢铝产品减关税”。结果呢?到 2024 年中,承诺的减免连影子都没有,反而美国还找了个 “国家安全” 的理由,给印度的光伏产品、电子零件加了税。 这种 “只让印度干活,不给印度好处” 的事儿,换谁都不乐意,印度慢慢也看明白了:靠美国的 “口头好处” 不靠谱,还不如自己攥紧实在的利益。 更深层的原因,是印度不能丢了这笔石油生意 — 这关系到国内十几亿人的生活。大家可能不知道,印度自己产的石油特别少,85% 的原油都得从国外买,每年买油花的钱,能占他们外汇储备的近三成。 要是听美国的话,放弃从俄罗斯这些国家买的 “折扣油”,印度国内的油价、物价肯定得涨。现在印度的通胀率已经超过 5% 了,老百姓过日子本来就得精打细算,再涨下去,民生问题就大了,经济复苏也会受影响。 而且印度这些年一直在琢磨 “买油不被卡脖子”:2022 年之前,从俄罗斯买的油连 1% 都不到,现在已经涨到 12% 了;还跟伊朗重新谈了能源合作,又去非洲的加蓬、尼日利亚找新的供油渠道。 好不容易搭起的 “安全买油网”,怎么可能因为美国一句话就拆了?苏杰生这次硬气,其实是在护着印度的 “能源安全线”。 再说说苏杰生提到的 “欧洲会买”,这可不是随口吹牛,是真有实打实的需求。 自从俄乌冲突之后,欧洲就不敢多买俄罗斯的油了,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比例,从之前的 40% 掉到了 12%,这么大的缺口总得有人补。而印度从俄罗斯买的原油,炼出来的柴油、汽油,完全符合欧洲的环保标准,价格还比中东的油便宜。 所以美国要是真不跟印度做这笔生意,欧洲立马就能接上,美国想靠 “断买家” 逼印度妥协,根本行不通。 其实这事儿不只是 “买油吵架”,还藏着美印之间更深的矛盾。 美国一直把印度当 “印太战略” 的棋子,一会儿让印度在南海问题上帮着说话,一会儿又施压印度别买俄罗斯的防空系统,总想让印度跟着自己的节奏走。 可到了真给好处的时候,美国就缩了:比如印度想发展半导体产业,美国却不肯给先进的芯片技术,还逼着印度少跟中国做供应链的生意;说好的关税减免没兑现,反而加税…… 这种 “只让印度当小弟,不给小弟好处” 的双重标准,印度早就憋着火了。 往后看,美印之间这种 “利益拉扯” 肯定还会有,但印度这次的态度摆在这里了:想合作可以,得平等互利;想施压让我吃亏,门儿都没有。 而这事儿,也会让更多国家明白,在国际上打交道,只有攥紧自己的核心利益,才能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