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辉同行》阅山河黑龙江行最后一夜,董宇辉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印证乡土记忆的重要性。他用黑龙江这片土地最具文化符号的代表迟子建的作品,来讲述了乡土生活与城市疏离感的对比。 这些细碎而真实的点滴,最终组成了我们的血肉。这些情感让我们变得真实,也让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给人一种连接感,让我们觉得自己属于这片土地。 而熟悉并且贪恋的这一切,回到了大城市后都会消失。我们每天在电梯里,站在角落里,无比拘谨地看着陌生的人来来回回,上上下下。可无论怎样,你始终对那个地方产生不了太熟悉的感觉。 只有要是回到村里,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认识你,但又不会过度关注你,也不会把你当成什么特别的人,大家都很喜欢你、很亲切、很熟悉,见面会主动打招呼:“你回来了!”这种感觉让人很舒服,也很放松。你知道自家地在哪儿,知道几点要做饭,也知道家里的菜在哪儿可以摘回来。这些无比熟悉又亲切的日常,构成了我们的血肉。所以我们是属于这片土地的。在大城市里,我们可能很难再找到这种感觉。 董宇辉说很庆幸小时候能接触到这些,庆幸小时候家里给了我接触人情的机会,生活中每一处细碎的记忆都被很多充实而具体的东西填满,这样等到以后内心破碎的时候,至少还有一个地方可以自我修补。 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