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普京还不致电中国!据观察者网8月19日报道,普京已经拨通八国领导人电话,从明斯克到新德里,从巴西利亚到比什凯克,唯独北京,不在通话名单上。 普京第一个电话,打给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这其实一点都不意外,白俄罗斯是俄罗斯在东欧的“铁杆小弟”,不仅给俄军进攻乌克兰提供了基地,还在西方制裁下和俄罗斯抱团取暖,经济上互相依赖,普京先给他打电话,既是感谢支持,也是给欧洲递个信号:俄罗斯的“后院”稳着呢,别想搞小动作。 普京给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领导人逐一打了电话,因为尽管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但俄罗斯仍视该地区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希望通过这些长期盟友来维持自身的影响力。 然后是印度和巴西,印度是俄罗斯能源的最大买家之一,每年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巴西是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代表“全球南方”的声音,普京拉拢这两国,明显是想打破西方的封锁,给自己找更多“盟友”。 虽然北京没在通话名单上,但中俄关系可没受影响,实际上,普京在8月8日就提前给中国领导人打了电话,把美俄接触的进展说了个遍,还特意强调:和中国发展关系,是俄罗斯的长远战略,这种“提前打招呼+事后补通报”的操作,恰恰说明中俄关系已经成熟到不需要靠“谁先打电话”来证明友谊了。 更妙的是,普京在美俄峰会上还主动提了个建议:让中国来担保乌克兰的安全,这看起来像是“示好”,其实暗藏小心思——俄罗斯既想借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给停火协议背书,又想把中国拉进“反北约”的阵营。 但中国外交部回应得很巧妙:“中方会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既没被卷进大国博弈的漩涡,又给未来调解留了余地,这外交手腕,绝了! 普京为啥要这么打电话?说白了,就是在美俄博弈和中俄合作之间找平衡,一方面,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得够呛,想和美国缓和关系,减轻点压力,甚至还提了个“领土交换”的方案: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俄罗斯,俄军就撤军。 另一方面,俄罗斯又清楚,和中国搞好经济合作才是生存的关键——2024年,中俄贸易额破了2400亿美元,能源合作占了一半,跨境人民币结算还让俄罗斯躲过了西方的金融制裁。 对中国来说,普京的通话选择反而是件好事,如果俄罗斯因为和美国走近就疏远中国,那它就会失去最重要的战略支撑;如果俄罗斯在美俄博弈中妥协太多,又可能损害中国在欧亚地区的安全利益。 所以,中国乐见俄罗斯通过“电话外交”保持灵活性,但必须守住两条底线:不接受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协议,不参与任何大国对抗的联盟。 普京的“电话外交”风波,其实暴露了一个真相:大国关系稳不稳,从来不是看谁先打电话,而是看利益绑得紧不紧,中俄关系之所以能在大国博弈中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双方在经济、安全、理念上形成了“越压越紧”的结构——外部压力越大,合作反而越紧密。 从更大的角度看,这场风波也预示着全球秩序要变了,美国想用“离岸平衡”的手段分化中俄,结果两国却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走出了一条新路,这条路不仅打破了冷战的老套路,还给多极化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未来,不管普京的电话打给谁,中俄关系的方向盘,始终握在两国人民手里,而不是任何第三方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