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国际威望非常高!但是你会发现各国领袖到美国,都希望得到美国尊重,但到了中国,都希望得到中国的钱,但他们骨子里对美国是怕,对中国是贪,却一点儿都不怕!你们不奇怪吗?无论大国小国都是如此。 美国搞外交,说白了就是靠实力说话,让你打心底里发怵。它那航母舰队在全世界转悠,到哪儿都带着一股威慑力。就说地中海吧,美国航母一靠岸,周边那些有武装冲突的派别,立马就收敛了不少,生怕惹祸上身。 还有那制裁清单,简直就是美国手里的一张王牌,说掏出来就掏出来。之前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高管,在纽约机场说抓就被抓了,这一下,整个欧洲的企业都紧张起来,跟美国打交道时都格外小心。 而且美国还总把 “民主自由” 挂在嘴边,包装成一种普世价值,用这个来敲打那些不合它心意的国家。当美国把 “民主指数” 和援助挂钩时,东南亚一些国家在议会投票的时候,都得下意识地往西方的标准上靠。 这种从军事到经济再到意识形态的全方位施压,让各国在跟美国打交道时,首先想到的是 “不能做什么”,生怕一不小心就触了霉头。 咱们中国的外交路子不一样,讲究的是互利共赢,实实在在地帮别人。 在非洲,中国工人一镐一锹修起了蒙内铁路,通车的时候,肯尼亚总统握着中国工程师的手,那眼里满是对国家发展的期待。 巴基斯坦的卡洛特水电站并网发电,他们的总理在庆典上,一条一条数着能给国家创造多少就业岗位。这些实打实的好处,让不少国家都想跟中国合作。 所以塞尔维亚总统在欧盟峰会上,敢对美国说不,转头就来中国签钢铁厂扩建协议。斯里兰卡总理在联合国大会上支持中国立场,转脸就跟咱们商讨港口城二期的融资方案。但也有一些国家,一边占着中国的便宜,一边还不老实。 就像澳大利亚,拿着中国的铁矿石订单赚得盆满钵满,却在 5G 建设上禁用华为设备。加拿大也是,刚从中国引进了新冠疫苗,回头就跟着美国制裁中国企业。他们心里清楚,中国不会轻易跟他们撕破脸,所以才敢这么有恃无恐。 这种对中美态度的差异,在国际危机的时候看得更明显。俄乌冲突一爆发,欧洲国家就算能源价格涨得厉害,也不敢违抗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德国总理朔尔茨去美国,明明国内工业界都反对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可他还是得承诺减少对俄能源依赖。 而同一时间,不少国家向中国求援时,还挺理直气壮地提条件。斯里兰卡搞债务重组,要求中国先豁免他们的贷款,自己却迟迟不削减军费开支。 阿根廷申请加入金砖国家,既想得到贸易优惠,又不愿意放弃跟美国的军事合作。这就是因为他们摸透了,美国会用航母和制裁让不听话的国家付出代价,而中国更习惯用协商和让利来解决问题。 美国的威慑力,是靠一次又一次 “说到做到” 攒下来的。1986 年美军空袭利比亚,卡扎菲的宫殿都成了火海;2003 年伊拉克战争,萨达姆的雕像被拉倒在街头。这些事让各国的决策者都记在心里,觉得 “不服从美国就没好下场”。 中国的亲和力,体现在一次又一次 “有求必应” 的合作里。新冠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给 120 多个国家提供了疫苗援助;尼泊尔地震,中国救援队带着物资第一时间就到了。这些好事赢得了不少好感, 但也让一些国家觉得 “中国帮我们是应该的”,甚至得了好处还背后搞小动作。就像所罗门群岛跟中国签订了安全合作协议,澳大利亚敢公开威胁要 “采取行动”,可它绝对不敢对美国在澳大利亚的驻军说半个 “不” 字。 说到底,还是中美塑造的国际秩序逻辑不一样。美国搞的体系,规则是它定的,奖惩也是它说了算,北约东扩、印太战略都是这样,各国要么加入,要么就被边缘化。 中国推动的合作,没有那么多硬性要求,更多的是 “谁参与谁受益”,一带一路、金砖扩员都是如此,这就让各国觉得,就算不顺着中国,也没什么大损失。 巴西总统卢拉敢在美国面前说 “不应选边站”,转头就来中国谈大豆贸易用人民币结算,但他绝对不敢在华盛顿公开反对美洲国家组织的决议,因为那会直接影响巴西得到的经济援助。 其实这也不是说中国的善意不对,或者美国的强硬就对,这就是国际政治的现实。美国的 B-52 轰炸机飞过波罗的海,立陶宛就赶紧收紧对俄罗斯的边境管控;中国的货轮抵达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当地政府笑脸相迎,可转头还是会在欧盟框架内跟着美国的对华政策走。 恐惧和贪婪是国家交往中常见的两种心态,美国抓住了恐惧,中国打开了贪婪的闸门,也就有了现在这种特别的外交局面。 不过随着中国实力越来越强,这种 “怕美国、贪中国” 的情况,可能慢慢会变。等中国的航母在西太平洋常态化训练,人民币在中东石油贸易中用得越来越多,那些只想着占便宜的国家,说不定也会学着在尊重的基础上跟中国谈合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