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咸丰帝下令将左宗棠斩首示众,情急之下,左宗棠连夜向湖北巡抚胡林翼求救,然而,胡林翼却表示:“皇命难违,我也无能为力,不过,你可以去找一个人,也许能救你一命!” 左宗棠,1812年出生于湖南湘阴,字朴存,从小就聪明过人,特别喜欢读经史,尤其对兵法和地理情有独钟。1832年,他中了举人,但之后几次会试都没考上,索性放弃科举,专心研究实用学问。到了1852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他被湖南巡抚张亮基请去帮忙,参与防守长沙,开始崭露头角。1854年,他又进入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府,负责军政大事,不仅稳住了湖南局势,还支持湘军打仗,渐渐有了“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名声。 那时候的左宗棠,虽然还没正式做官,但靠着自己的才华和实干,已经在地方上闯出了名堂。不过,他性格耿直,办事雷厉风行,难免会得罪人。这也为他后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到了1859年,左宗棠的麻烦来了。这一年,他跟永州总兵樊燮起了冲突。樊燮是个武将,背后有湖广总督官文撑腰,官文又是满人权贵,在朝中很有势力。事情的起因是左宗棠觉得樊燮办事不利,干预了军务,结果惹恼了对方。樊燮一气之下,联合官文上奏咸丰帝,说左宗棠一个布衣幕僚,竟然敢插手军务,目无朝廷。 咸丰帝那时候正忙着对付太平天国和外国侵略,心情本来就不好,听到这个奏报,直接就火了。他觉得左宗棠一个小小的幕僚,居然敢管到武将头上,简直是大逆不道。于是,一道圣旨下来,要将左宗棠处死,还得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左宗棠接到消息,吓得不轻。毕竟这不是小事,皇帝的命令,谁敢违抗?他赶紧连夜从湖南赶到武昌,去找湖北巡抚胡林翼求救。胡林翼跟左宗棠关系不错,之前也见过他的才华,很欣赏他。可是,面对皇帝的旨意,胡林翼也犯了难。他跟左宗棠说:“皇命难违,我实在没办法。不过,你可以去找一个人,他或许能救你一命。” 胡林翼说的这个人,就是肃顺。肃顺是谁?他是咸丰帝身边的重臣,满洲镶黄旗人,当时在朝中担任户部尚书兼管刑部,算是皇帝的亲信之一。肃顺这个人,虽然名声不太好,后来因为政变被杀,但他确实有眼光,懂得识人。他早就听说过左宗棠的名气,知道这个湖南人是个难得的人才。 左宗棠听了胡林翼的建议,马上想办法联系肃顺。肃顺接到消息后,觉得不能让左宗棠这么白白死了。他亲自上奏咸丰帝,说左宗棠虽然得罪了人,但他的才华和功绩有目共睹,尤其是湖南能稳住局势,离不开他的努力。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杀了他太可惜了。肃顺还拿太平天国的威胁来说事,提醒皇帝留着左宗棠还能帮着打仗。 咸丰帝听了肃顺的话7a3的话,多少犹豫了一下。他虽然对左宗棠不满,但肃顺说得也有道理。加上当时朝廷确实缺人手,杀了左宗棠也没什么实际好处。最终,咸丰帝改了主意,撤销了死刑命令,让左宗棠去帮曾国藩打太平天国。这一下,左宗棠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这次危机过去后,左宗棠没被吓倒,反而越干越起劲。他先是组建了楚军,跟着曾国藩一起对付太平天国,立了不少功。后来,他还带兵收复了新疆,把大清的版图重新拉can hardly be overstated. 1885年,他在福州病逝,朝廷追赠他“太常寺卿”的称号,跟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可以说,如果没有那次死里逃生,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些成就。 左宗棠的这次危机,不光是他个人的转折点,对晚清历史也有不小的影响。如果他真被杀了,太平天国可能没那么快被平定,新疆也未必能收回来。他的存在,让清廷在最困难的时候多了一个能打仗、会办事的人。这也说明,当时朝廷用人有多混乱,一个人才差点因为私人恩怨被砍了头。 肃顺在这件事里也挺关键。他虽然不是什么好人,后来还因为反对慈禧被处死,但这次他确实救了左宗棠一把。这也反映了晚清官场的现实:有能力不一定保得住命,还得看有没有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