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慈禧为迎合洋人,竟然下令赐死军机大臣赵舒翘,中午开始,赵舒翘先是吞金,后又吞下鸦片和砒霜,痛的捶胸打滚的他仍旧不咽气,直到他的夫人在他耳边说了一句话,他才闭上眼睛等死。
陕西长安县出生的穷小子赵舒翘,年轻时就在刑部衙门里当差,这人脑瓜子活泛,特别会看人脸色。
当年轰动江南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就是他跟着刑部官员南下查办的,他办案有个绝活——能把大清律例倒背如流,碰上疑难案子总能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
靠着这手本事,硬是从个七品小官爬到了刑部尚书的位子。
要说慈禧为啥待见他,还得说光绪二十四年那档子事,那年京城闹白莲教,慈禧愁得吃不下饭,赵舒翘递了折子说要把白莲教斩草除根,正合了老佛爷的心意。
打这儿起,赵舒翘就成了慈禧眼里的红人,官运亨通直往上升,最后竟坐到了军机大臣的位子,这个位置可了不得,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能参与国家机密大事。
可官场这地方,站得越高摔得越惨,庚子年义和团闹得最凶的时候,慈禧派赵舒翘去涿州探虚实,同去的还有刚毅、何乃莹两位大臣。
这趟差事成了赵舒翘的催命符,赵舒翘原本看出义和团那些"刀枪不入"的把戏都是骗人,可回京复命时看见慈禧脸色不对,话到嘴边就改了词。
要说慈禧这老太婆也够狠,早就算计着要找人背锅,她先让主战派刚毅在朝堂上大吹特吹义和团神功,接着问赵舒翘意见。
赵舒翘多精啊,眼瞅着老佛爷嘴角带笑,赶紧改口说"义民可用",就这句话,后来成了洋人索命的把柄。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慈禧带着光绪皇帝逃到西安,洋人开出的惩办名单里,赵舒翘的名字赫然在列。
老佛爷开始还想保他,只给了个革职处分,可洋人不依不饶,非要见血才罢休,最后慈禧连发三道谕旨,从"革职留任"改到"斩立决",最后折中成"赐自尽"。
赵舒翘接到圣旨那天,西安城的老百姓都炸了锅,他老家陕西的乡绅联名上书求情,上千人跪在行宫外头哭喊。
可慈禧铁了心要舍卒保车,催着监刑官快点动手,这监刑的是个姓岑的知府,带着大队人马把赵家围得水泄不通。
要说赵舒翘也是命硬,吞了金戒指愣是没死成,他在院子里打滚哀嚎,把看热闹的官差都吓着了。
家里人赶紧找大夫灌绿豆汤,想让他把金子吐出来,这时候监刑官等不及了,叫人端来鸦片烟膏,他闭着眼灌下半碗,结果疼得满嘴冒白沫,还是没断气。
眼瞅着日头偏西,岑知府急得直跺脚,师爷出主意说用砒霜,这玩意儿见效快,可赵舒翘喝下砒霜水后更遭罪,七窍流血就是不断气。
他老婆实在看不下去,扑上去说"老爷先走,我随后就来",这话倒让赵舒翘清醒了,他扯着嗓子喊:"给老佛爷捎句话,我赵某人冤枉啊!"
最后没法子,几个衙役抄起黄裱纸,蘸着烧酒往赵舒翘脸上糊,头两层纸还能听见他哼哼,糊到第五层才没了动静。
这场面把在场的人都吓傻了,有个小衙役当场尿了裤子,等揭开草纸一看,赵舒翘的脸憋得紫黑,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要说这事蹊跷,赵舒翘到死都没明白自己错在哪,他不过是顺着慈禧的意思说了句话,怎么就成了祸国殃民的罪魁?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慈禧玩的政治把戏,当时主战派的端郡王载漪是慈禧亲侄女婿,洋人非要杀他,慈禧舍不得自家人,就拿赵舒翘当替死鬼。
赵舒翘死后,家里连棺材都买不起,还是同乡凑钱买了口薄皮棺材,草草埋在西安城外。,生前编的《提牢备考》成了后来衙门的办案宝典,可书在人亡,终究是场空。
这场冤案给晚清官场敲了警钟——在慈禧手底下当差,再有本事也抵不过主子的一句话。
回头想想,他这辈子就像台戏,从寒门学子到一品大员,靠的是真才实学;从军机大臣到惨死家中,败在官场算计。
他办案时讲究"明察秋毫",到头来却看不清自己的命数,要说最讽刺的,还是他亲手参与制定的《大清律例》里白纸黑字写着"疑罪从无",可临了到自己身上,连个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西安城的老城墙如今还在,可当年那场要人命的闹剧早被风吹散了,只有护城河边的老柳树,也许还记得那个吞金咽药的午后,记得湿草纸下那张扭曲的脸。历
史就是这么回事,说书先生拍醒木时总要叹口气:"伴君如伴虎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