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南京一位老人在街上转悠,忽然看到一农妇售卖的鸡蛋不错,不仅花高价买下了所有的鸡蛋,甚至连鸡蛋下面的那块黄布也给要走了! 一块包鸡蛋的破布,竟然隐藏着百年前王朝的秘密?当古玩店老板胡老先生在南京街头偶然瞥见农妇摊上的黄布时,多年的收藏经验让他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这场看似平常的买卖,却牵出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1980年冬天,南京市民老胡对古董鉴定颇有心得,但改革开放前这门手艺被认定为牛鬼蛇神,因此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现在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他纵然已经年近七十,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开了一间古玩店。 这天早上,南京城弥漫多日的云雾消散,老胡心情大好,决定去附近的市场买点新鲜食材。刚到菜市场路口,就听到有人吆喝:“卖鸡蛋喽,自家的新鲜鸡蛋,又香又便宜!” 发现卖鸡蛋的是一个农妇,周身衣着朴素,脚下摆着一篮鸡蛋,篮子外还有十几个用块黄色包袱皮裹着。老胡本来想进市场里面看看,走了几步却突然回头望向农妇的鸡蛋摊。 吸引他的不是鸡蛋,而是包裹鸡蛋的包袱皮。那块包袱皮不是普通的黄布,而是绸布,上面有红色的斑驳痕迹,看起来像是文字和印纹。凭借多年鉴定古董的直觉,老胡觉得这准是古物。 走近观瞧,黄布上确实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两个斗大的印文,虽然具体写的什么还看不真切,但老胡多年鉴定古董的直觉告诉他,这准是古物。 老胡不动声色地询问鸡蛋价格,农妇说三毛钱一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老胡决定全部买下,掏出两张五块纸币递给农妇。农妇受宠若惊,不断道谢。当农妇说篮子不卖时,老胡顺势提出用那块布来装鸡蛋,农妇觉得有理便答应了。 回到店里,老胡摊开绸布细细辨认,这下终于看清了上面的字:“朕诏答天豫薛之元弟知之 万有爷哥朕主张 残妖任变总灭亡 诏弟统兵镇天浦 兼顾浦口拓省疆……”布的一侧是一大一小两枚方印,大印正中写有”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左右分别写着”斩邪留正”、“奉天诛妖”和”金”、“玺”等繁体字。 老胡按其内容和经验推断,这竟然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亲笔诏书。书中的”爷”指的是天父上帝,“哥”是天兄耶稣,而”朕”就是洪秀全自己。此前洪秀全亲笔诏书从未被发现过,洪秀全的印玺也被清军将领偷偷熔成了金条。 但老胡自己不敢妄下论断,他带着这张绸布找到了当地博物馆。专家的鉴定结果与老胡一致,这确实就是当世仅存的天王诏书。 这份诏书是1858年洪秀全写给太平天国将领薛之元的嘉奖文书。1858年秋,薛之元率领五千太平军,赶赴天京以西的天浦与清军交战。这次战役中,驻守天浦的太平军成功抵御了清军的进攻,守卫住了天京西侧门户。洪秀全龙颜大悦,对薛之元以”弟”相称,亲笔写下这封诏书,封他为”答天豫”。 然而纵观薛之元的一生,他根本不值得信任,而洪秀全对他委以重任是重大失误,也是最终导致太平天国的覆灭的导火索。薛之元原本投靠捻军首领李昭寿,后来又随李昭寿投降清廷,接着又杀了清朝官员何桂珍投靠太平天国。 在前线,清军间谍看准薛之元的心性,对他加以利诱,薛之元当即派亲信到清军将领德兴阿营中商讨投降之事。没多久,薛之元带着12000太平军剃发降清,献出了江浦城。 清庭对他的投诚表示赞赏,给予他四品顶戴,赐名薛成良,但清庭比洪秀全理智得多,没有重用这个反复无常的将领。1860年,薛之元在李秀成击溃江南大营时逃走,路上劫掠百姓,清军亲自出兵剿灭了他的部队。后来太平军在安徽滁州发现了他,将他捕杀。 由于这件文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经过百年的风吹雨打已经非常脆弱,专家尝试着询问老胡,是否愿意把它捐献出来。而老胡也没有犹豫,爽快地答应了。正因此举,现在这份诏书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这个故事折射出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用人失当。洪秀全重用薛之元这样的三姓家奴,杨秀清重用林绍璋导致湘潭大败,这些错误的人事决策为太平天国的覆灭埋下了伏笔。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李秀成在清庭牢狱里总结了”天国十误”,林绍璋突袭湘潭、洪秀全用人失当赫然列于其间。 一块包鸡蛋的破布,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老胡的慧眼识珠,让这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得以重见天日。你觉得历史文物的发现和保护,对我们了解过去有什么意义?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