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炸了锅——中国刚同意恢复部分矿产出口,转头就被扣上"卡脖子"的帽子。这些媒体咬着牙指责:中国仍攥着国防关键稀土的命脉,变着法儿给美国军工企业使绊子,现在连原材料供应都断了。 要说稀土这事儿,还真得掰开了揉碎了看。全球已探明稀土储量约1.3亿吨,中国占了37%不算稀奇,但能把稀土从矿石变成高端材料的本事,才是咱们的"压箱底功夫"。从矿石破碎到分离提纯,从镧系元素到钪钇稀有金属,中国掌握着全球85%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连美国军工企业用的钕铁硼磁材,70%都得从中国进口。这不是"卡脖子",是人家造导弹制导系统、隐身战机涂层时,真离不开咱们的技术兜底。 美媒这波操作倒像"端着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这些年美国自己把稀土产业链拆得七零八落,冶炼厂关了、加工厂撤了,现在中国调整出口政策,倒成了"破坏规则"?更讽刺的是,美国国防部去年报告里明明白白写着:"若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美军F-35战机年产量可能下降40%"——合着自家军工业的软肋,成了指责别人的理由? 说到底,稀土不是普通商品,是国家战略资源的"硬通货"。中国作为最大生产国,完全有权利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调整出口政策。美媒与其急吼吼甩锅,不如想想怎么重建被自己搞崩的稀土产业链——毕竟,靠嘴皮子"脱困",可造不出能打胜仗的武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