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公元1395年,秦王朱樉被几个宫女下毒杀害。朱元璋听闻儿子死讯后却大喊:“死得好

公元1395年,秦王朱樉被几个宫女下毒杀害。朱元璋听闻儿子死讯后却大喊:“死得好,死得活该!”。然而朱樉终究还是自己的儿子,为了让朱樉在下面不孤单,朱元璋下令让王妃陪葬。 ​​​公元1395年,那位秦王朱樉,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二小子,在西安那地界儿,居然被宫女给毒死了。这家伙在当王爷那会儿,那叫一个荒唐啊,整天折磨人玩儿,还特别喜欢那个次妃邓氏,把正妃王氏晾在一边儿。王氏可是元朝河南王王保保的妹妹,老朱想招降王保保没成功,干脆就把王氏许配给朱樉了。朱樉一死,老朱气得直咬牙,嘴上说“死得好,活该”,但还是让王妃去陪葬了,说是给朱樉作伴。 西安的秦王府,那会儿比宫里还热闹,只是这热闹里裹着一股子血腥味。 朱樉宠邓氏,宠到没边儿。邓氏说想要孔雀羽毛做裙子,他就让人把秦岭里的孔雀全捕来,羽毛拔光了,鸟扔在地上活活饿死。邓氏嫌王府的墙颜色不好看,他就让工匠连夜刷成金色,刷慢了的,直接拖去打板子,有三个工匠活生生被打死在墙根下。 对身边的宫女,更是不当人看。 冬天里,他让宫女们赤着脚在雪地里跳舞,说是看“玉足踏雪”;夏天又把人关在蒸笼似的屋子里,逼她们穿厚厚的棉袄,谁要是晕过去了,就往身上泼冷水,醒了继续折腾。有个小宫女才十四岁,受不了这罪,偷偷跑了,被抓回来后,朱樉让人把她的手脚钉在门板上,就那么眼睁睁看着她断气。 王氏呢?住的院子比冷宫还冷清。 嫁过来三年,朱樉没踏过她院门三次。她带来的嫁妆,被邓氏拿去当了首饰;她宫里的太监宫女,被调去伺候邓氏,最后只剩下两个老嬷嬷。有回她染了风寒,想请个太医,朱樉却说:“一个前朝余孽,死了才干净。” 还是老嬷嬷偷偷找了民间的郎中,才算捡回一条命。 宫女们下毒那天,是朱樉的生辰。 邓氏张罗着摆宴,朱樉喝得醉醺醺的,又开始拿宫女撒气,一巴掌把个端酒的宫女扇倒在地,酒杯碎了,他就脚踩着宫女的手,让她用舌头舔干净地上的酒。 那宫女没哭,也没躲,就那么直勾勾地看着他。 夜里,这宫女和另外两个常被折磨的姐妹,偷偷在朱樉的汤里下了药。药是她们攒了半年的砒霜,一点一点从药铺偷偷换回来的,原本是想留着自己走投无路时用的,那天夜里,她们想,与其被折磨死,不如拉这个畜生垫背。 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正在奉天殿批奏折。 太监刚说完“秦王薨了”,老朱手里的朱笔“啪”地掉在奏章上,墨汁晕开一大片。他愣了半晌,突然一拍龙椅,扯开嗓子就骂:“这个畜生!死得好!早就该有这一天!” 殿里的大臣吓得全跪下了,谁都知道老朱疼儿子,可这话里的火气,不像是装的。 可骂完没三天,老朱又传旨了:让秦王正妃王氏,给朱樉殉葬。 旨意传到西安,王氏正在自己冷清的院子里绣一方手帕。听到消息,她手里的针“噌”地扎进了手指,血珠滴在手帕上,像朵没开的花。 老嬷嬷哭着说:“娘娘,咱们去求求皇上吧,您又没做错什么……” 王氏摇摇头,笑了,笑得比哭还难看:“求谁呢?我从嫁过来那天起,就不是我自己了。他要招降我哥,我就得嫁;他儿子死了,我就得陪。这就是我的命。” 殉葬那天,王氏穿着刚做的素色衣裳,头上没插一根簪子。 她走到朱樉的灵前,看都没看那口棺材,只是对着空气轻声说:“哥,我大概是等不到你回来的那天了。这朱家的天下,我不陪了。” 然后,她端起那碗毒酒,一饮而尽。 有人说,老朱是怕王氏回娘家,坏了他的大计。 也有人说,他就是觉得儿子在底下孤单,总得有人伺候。 可谁还记得,王氏也是个活生生的人?她没害过人,没作过恶,就因为是王保保的妹妹,就因为嫁给了朱樉,就得用一条命,去填朱家那无底的欲望。 朱樉荒唐,死有余辜。 可王氏的死,算什么?算皇权棋盘上的一颗弃子?还是算老朱嘴里那句“作伴”的笑话? 这世上最狠的,从来不是哪个人的荒唐。 是那把坐在龙椅上的人,想给谁活就给谁活,想让谁死就让谁死的权力。 它能让朱樉肆意折磨人命,也能让王氏平白无故殉葬,最后还能被写进史书里,轻描淡写一句“王妃殉”。 (信息来源:《明史·诸王传》《明实录·太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