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坐月子,我们没住月子中心,没请月嫂,我跟女儿婆婆,女婿三人通力合作,圆满完成照顾月子的任务。 月子里的"三人转" 女儿小敏进产房那天,我和亲家母在走廊长椅上并排坐着。她手里的保温杯拧了又拧,我膝盖上的布包被攥得发皱——里面是小敏从小爱吃的黄小米,我凌晨三点起来筛的,一粒沙子都没有。 "妈,"阿强喘着气跑过来,额头上全是汗,"月子中心问了,最低三万八,还不含额外的通乳项目......" 亲家母抬头:"我看不用去,我年轻时候伺候过我儿媳妇,有经验。" 我赶紧接话:"我也行!小敏爱吃我做的醪糟鸡蛋,这月子餐我包了!" 阿强搓着手笑:"那敢情好!我年轻力壮,夜里换尿布、冲奶粉的活儿归我!咱仨搭伙,肯定比外人尽心!" 就这样,没签月子中心的合同,没找月嫂,我们的"月子三人组"在病房里就算正式成立了。 头三天真是手忙脚乱。小敏剖腹产伤口疼,躺床上哼哼,刚出生的小家伙隔两小时就哭着要吃奶,哭声跟小猫似的,挠得人心慌。 我守着保温桶熬小米粥,亲家母抱着孩子在病房来回晃,嘴里念叨着:"乖乖哦,奶奶给你唱个歌......"阿强则像个陀螺,一会儿给小敏擦汗,一会儿去护士站借体温计,衬衫后背湿得能拧出水。 "亲家,这尿不湿咋粘啊?"亲家母举着纸尿裤,脸都红了,"刚给娃穿反了,尿了我一胳膊。" 我放下勺子凑过去,指着腰贴:"你看这贴条,得对着肚脐下面......哎,对,就这么粘!" 正说着,阿强"哎呀"一声,手里的奶瓶掉在地上,刚冲好的奶粉洒了一地。"我来我来!"亲家母放下孩子就去拿拖把,结果没注意踢到了我的保温桶,小米粥洒了小半。 三个大人愣在原地,看着地上的狼藉,突然"噗嗤"一声笑了。小敏躺在床上,也跟着笑,笑着笑着就哭了:"妈,妈,辛苦你们了......" "傻闺女,哭啥!"我赶紧递纸巾,"这才刚开始呢,咱仨慢慢练!" 回家后,阿强在客厅墙上贴了张分工表,红笔写得清清楚楚:丈母娘负责三餐汤水+小敏护理,婆婆负责洗衣打扫+采购,女婿负责夜间带娃+跑腿。 一周后就顺溜多了。每天天刚亮,我就扎进厨房,砂锅咕嘟咕嘟炖着鲫鱼汤,电饭煲里蒸着红糖发糕。亲家母则把前一晚攒的尿布泡在盆里,用婴儿皂一点点搓,晾在阳台,五颜六色的小尿布挂了一排,像串小旗子。 阿强下班回来,先钻进厨房给我打下手。"妈,今天的鲫鱼要煎到两面金黄不?"他拿着锅铲,胳膊肘上还沾着宝宝霜——早上给娃擦脸时蹭的。 "对,煎透了汤才白!"我教他撇浮沫,"你看,这样撇干净,小敏喝着不腥......哎,别用手抓锅铲!刚摸过尿不湿!" 亲家母在客厅听见了,笑着喊:"阿强昨晚给娃换尿布,把爽身粉当奶粉冲了,傻得冒泡!" 小敏恢复得快,第十天就能扶着墙慢慢走了。她站在厨房门口,看着我们仨忙得团团转:"妈,妈,你们歇会儿吧,我自己能行。" "歇啥!"亲家母端着洗好的草莓过来,"你婆婆熬的小米粥,比月子中心的香十倍;你妈炖的鸽子汤,月嫂都未必有这手艺;阿强现在换尿布,比护士都快!咱这组合,黄金搭档!" 有天半夜,娃突然烧到38度5。我摸黑找体温计,亲家母裹着棉袄抱孩子,阿强套着衣服就去开车,车钥匙在楼道里摔得叮当响。医院急诊室门口,亲家母突然抓住我的手,冰凉:"亲家,要是娃有个三长两短,我......" "别瞎说!"我反手握住她,"咱仨都在呢,天塌不了!" 好在只是幼儿急疹,开了药就回来了。凌晨四点的街道静悄悄的,阿强的车开得慢慢的,我和亲家母在后座轮流抱着娃,谁也没说话,可那手一直攥在一起,汗津津的,却让人踏实。 满月那天,我们做了一桌子菜。小敏抱着胖了一圈的娃,眼圈红红的:"我本来还担心,你俩......" "担心啥?"亲家母给我夹了块排骨,"都是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有啥过不去的坎?" 阿强举起果汁杯:"敬我妈!敬我丈母娘!这一个月,你们俩是功臣!" 我看着桌上的菜,有我拿手的醪糟鸡蛋,有亲家母擅长的红枣蒸鸡,还有阿强学着做的蔬菜泥。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娃熟睡的小脸上,也落在我们仨带着笑的眼角皱纹上。 其实哪有什么天生的合拍?不过是都揣着一颗疼孩子的心。你多担待点我的笨拙,我多体谅点你的辛苦,锅碗瓢盆碰撞里,就熬出了最实在的暖。 后来小敏总说,那是她这辈子最安心的一个月。不是因为没人挑剔,是因为她知道,身边这三个人,都在拼尽全力地对她好。 我觉得也是。家这东西,不就该是这样吗?你搭把手,我出份力,再琐碎的日子,拧成一股绳,就都有了奔头。就像这月子里的粥,慢慢熬,才能出最浓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