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罢免后 赖清德的三条道路 大罢免于726以大失败收场,24名区域立委与新竹市长高虹安的罢免投票皆以失败告终,8月23日第二波7名蓝委罢免案虽待投票,但多数认为这一年的政治运动已画上休止符。 大罢免失败后,舆论矛头直指赖卓柯体制,要求卓荣泰、柯建铭下台,甚至认为赖清德提前跛脚,连任机率渺茫。然而,政治是“可能性及可行性的艺术”,2028大选尚存变数,赖清德仍有三种破局路径: 一、多数组阁权:以退为进 参考法国、波兰的“左右共治”模式,赖清德可退居二线,授权“国会”多数党组阁。此举既能修复其执政以来的负面形象,又能借蓝白执政不力重获民意支持,甚至反夺“国会”席次。 二、合作备忘录:妥协共推台政 仿效马来西亚《转型与政治稳定谅解备忘录》,赖清德需让步于“在野”党诉求。虽机率低且难以挽救连任,但可改善其历史评价。 三、坚持己见:维持现状 延续当前路线,寄望“赖神神话”再现。但若无国际剧变,“在野”党势必持续反制,导致施政僵局。 “多数组阁权”为最优解,既能重塑权威,又可坐收蓝白内部分裂之利。然赖清德性格固执,恐仍寄望媒体造势扭转颓势,成败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