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技校出身的学生,竟一路“开挂”进入武大,保研读硕还赴港读博。 一个技校生,最终能一路读到博士,本该是万众称赞的“励志典范”,可当外界听说他有个舅舅是武汉大学的大教授舒红兵,画风立马变了。 原本的“逆袭”瞬间成了“开挂”,很多人不再关注他有多拼、成绩有多好,而是开始质疑:是不是有人为他铺好了路? 尤其是在武大早就明文规定“不搞破格复试”的背景下,他却能走出一条“别人连门都摸不着的路”,普通人自然难免心生不满。 毕竟,寒窗苦读十年,拼到头来却敌不过别人一句“我有关系”,谁受得了?本以为教育是最公平的地方,是靠实力说话的战场,可现在却有种“只要有关系,连规则都能弯着走”的无力感。 更别提学术圈里那些“神奇的巧合”:舒红兵的妻子王延轶一路“并肩同行”,五个月从博士后变副教授;重庆大学教授把初中女儿写进SCI论文,浙江大学教授儿子还是本科生就能发论文……这些案例不久前还在热搜上,现在又来个“技校博士”的逆袭,谁不会多想? 再看那位被“性骚扰”冤枉的法学院学生肖某,更让人觉得憋屈。原本是因为皮肤病抓痒,却被断章取义地拍了视频、挂上网,一夜之间成了“全民公敌”,连家人都被攻击。 他稀里糊涂地认了错,学校直接取消他保研资格,爷爷都气病去世。可后来证据清清楚楚摆在那儿,法院也判他无罪,可网暴早已铸成不可逆的伤害。 而当事人杨某,不仅没事,还一路绿灯保研、出国、考证,还扬言要“继续举报”。这公平,去哪儿了? 说到底,这两件事虽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关系走捷径”,一个是“被规则伤害”,但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高校本该最讲规则、最重公平,可现在却频频翻车,让人寒心。 当拼尽全力还不如别人有个“关系”,当讲理守规矩还可能被反噬,普通人还能靠什么去追梦?努力还有意义吗?清白还有保障吗? 一个社会的希望,是来自人们相信“只要肯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可要是连高校都成了“关系场”、“名利场”,那这种希望,就会一点点磨没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