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阻止中国向前发展的,压根不是间谍!当中国国内还有大把声音,在指责《南京照相馆》和

阻止中国向前发展的,压根不是间谍!当中国国内还有大把声音,在指责《南京照相馆》和《731》是“仇恨教育”时,日本人已经要求本国教育机构,全面封杀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载和宣传了!   当《南京照相馆》用黑白影像,还原南京城破时的人间地狱,当《731》以纪录片式手法揭露细菌战暴行,这些作品本应成为民族觉醒的警钟,却被某些声音扣上“仇恨教育”的帽子。   但更讽刺的是,日本教育机构正系统性地,封杀南京大屠杀记载。   2024年9月,日本知名辅导班骏台预备学校,决定删除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60名教师联名抗议,仍未能阻止校方的一意孤行。   这种对比赤裸裸的撕开了,一个残酷现实:我们在反思历史,他们在抹杀历史;我们在愈合伤口,他们在撕裂真相。   事实上,日本对历史的篡改,早已不是新鲜事。   从1965年家永三郎教科书诉讼案开始,日本文部省用32年时间,通过审定制度将731部队、南京大屠杀等内容,从教科书中逐步淡化。   如今这种操作从官方延伸到民间教育机构,而骏台预备学校的决定,不过是冰山一角。   他们的逻辑也很简单:只要下一代不知道真相,历史就会在沉默中消失。   反观国内,《南京照相馆》导演申奥刻意用照片,替代血腥镜头,《731》剧组在日本采访时,遭遇战犯后代质问 “挨打的人都忘了,打人的人还需记得吗?”。   这种克制与追问恰恰证明,中国的历史教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落后就要挨打”的清醒认知。   那些指责电影“太血腥”的人,可能忘了孙宅巍教授用40年时间,统计出的铁证: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进行了872次屠杀,仅慈善团体就收埋近20万具尸体,国际安全区记录的 599件暴行案例,至今保存在耶鲁大学档案中。   还有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30万同胞用生命写下的警示。   当某些人用“不利于友好”为借口消解历史,他们与日本右翼政客篡改教科书的行径,并无二致。   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对李嘉诚的评价:“精明的商人永远在计算利弊,却看不见民族的根基”,否定历史的人同样在做着,损害民族根本的交易。   事实上,日本的文化渗透,远比军事威胁更隐蔽。   他们一边在教科书中删除暴行,一边通过动漫、游戏输出“大和民族优越论”;一边在国际场合否认侵略,一边在靖国神社供奉战犯。   这种“双重标准”的本质,是试图让中国下一代,在娱乐至死中丧失历史痛感。   更危险的是,国内某些声音正自觉不自觉地,充当这种渗透的内应。   当《731》因题材敏感暂缓上映,当历史纪录片被污名化,我们正在亲手拆除,抵御精神殖民的防线。   其实,历史记忆的战争从未停止。当我们在影院为《南京照相馆》中挣扎的同胞落泪时,日本学生可能在课本里,读到“中日友好”的美化叙事。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阻止中国发展的从来不是间谍,而是那些试图让我们忘记,为什么而奋斗的人。   历史真相也需要刺破谎言的勇气,唯有记住伤痛,才能真正走向和平。 参考资料:鲁中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