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杜特尔特逆境翻盘?菲律宾最高法院做出裁决,小马科斯一败涂地   2025年7月2

杜特尔特逆境翻盘?菲律宾最高法院做出裁决,小马科斯一败涂地   2025年7月25日,菲律宾最高法院以全体一致裁定,宣布众议院针对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弹劾程序因违宪而无效,并禁止在2026年2月6日前对其再次发起弹劾。   从程序上看,众议院在过去一年中先后四次推动弹劾,理由五花八门,最终却都没能走到参议院审判阶段。   法院在判决书中直言,这不仅是“程序上的滥用”,更是对宪政精神的严重践踏。这番话说得不轻,听在小马科斯的阵营耳里,恐怕是比败诉更刺耳的警告。   法院的发声只是第一击,真正的地震来自体制内部的倒戈。参议院早前以18票对5票否决弹劾案,显示出立法机关高层并不愿意为这场政治清算背书。   而且连向来与总统府步调一致的马科斯家族中,艾米·马科斯也突然提出《禁止非常规引渡法案》,间接限制了总统在国际执法合作方面的权力。   要知道马科斯家族在菲律宾政坛的凝聚力一向强大。回顾1972年马科斯老总统宣布戒严时,全家齐心对外,几乎没有裂痕。   但现在,风向显然变了。艾米的举动,等于公开表达对弟弟执政方式的不满。   政治上的退潮还没结束,经济精英也开始重新下注。以维拉尔家族为代表的产业寡头,近期悄然将媒体版图与房地产投资从总统阵营抽身,转向更为谨慎的观望态度。   民间的反应也在同步发酵。短短两个月内,已有超过50万人签署请愿书,要求总统府停止对副总统的“政治打压”。   这场请愿的动员方式令人想起2016年杜特尔特打毒时百万签名支持浪潮,只不过这次,角色互换了。   外交层面,马科斯政府同样四面楚歌。2023年美菲贸易逆差高达187亿美元,菲律宾试图通过在军事基地问题上讨好美国,以换取市场准入,却迟迟未见实质成果。   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中虽仍把菲律宾视为“前沿盟友”,但在实质经济利益交换上,并未给出明确回应。   “安全换市场”的如意算盘打不响,反而激起国内反美情绪升温。特朗普近期在竞选中不断释放“对华合作重启”信号,也让菲律宾在中美之间的外交立场显得更为尴尬。   EDCA协议下的9个美军基地部署,如今成了菲律宾外交政策灵活性的绊脚石。回到莎拉·杜特尔特本身,她的逆转并不只是靠法院撑腰。   根据民调数据显示,她在南部棉兰老岛的支持率高达67%,尤其在摩洛民族解放阵线传统势力范围内,仍然拥有强大的基层网络。与都会区青年的“政治冷感”和对“强硬话语”的逐步疲劳形成鲜明对比。   小马科斯政府的合法性则正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防洪工程中高达2000亿比索的预算被指存在严重腐败问题,这一数字远超世界银行建议的项目成本标准。   另一方面,农业政策上的“自由化”也让国内稻农苦不堪言,尤其是RA 11203废止争议持续发酵,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政府在牺牲农民换取全球化指标。   这些民生问题的交织,不仅压缩了总统的执政空间,也给杜特尔特提供了反击的机会。   尤其是莎拉在达沃市主政时期构建的地方网络,如今正成为她的战略后盾。她的政治机器,早已从地方强人升级为国家层面的“宪政玩家”。   国际社会也开始关注这场权力斗争的走向。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对前总统杜特尔特反毒政策的调查因证据链缺失而陷入僵局,依据《罗马规约》第61条,缺乏强制性证据的案件难以进入正式审理阶段。   菲律宾政府对此案的回应逐渐由强硬转为冷处理,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政权内部的动荡正在影响国家对外姿态。   东盟内部的评估也开始发生变化。如今菲律宾政权稳定性的风险系数上升至2020年以来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宪政程序混乱与精英集团裂解”。   眼下这面“司法护盾”还能撑多久,谁也无法保证。2026年2月6日之后,一旦豁免期解除,是否会有新的弹劾潮卷土重来?是否会有军方表态再次改写政局?是否会有民生危机成为压垮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没人能说得准。   信息来源: 《菲律宾最高法院宣布终止现阶段对副总统莎拉的弹劾程序》——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