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只剩半壁江山,东晋延续百年,南宋也撑了许久,为何南明却短短18年就迅速覆灭?是清军太过强大,还是南明自己太不争气?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段令人痛心疾首的南明历史。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看似就此终结。但别忘了,明朝有南北两京,南京的政府班子完整保留。两个月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这本是南明复兴的希望之光,可谁能想到,这竟是一场闹剧的开端。 南明的带头大哥朱由崧,完全是个昏庸之辈。上位后不图复国,一心享乐。新宫殿建成,他写对联“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尽显醉生梦死之态。登基后,大规模选美女,除夕夜还嫌戏子不够多。 结婚时奢靡至极,一顶李冠价值十万两白银,相当于5000个士兵一年的费用。为满足私欲,他大肆挥霍,导致财政紧张,马世英竟公开卖官,读书人交钱就能当秀才,官职明码标价。如此行径,让南明政权民心尽失。 再看大臣们,国家危在旦夕,他们却忙着党争。马世英拥立朱由崧有功,掌权后让死党阮大铖复出,二人与东林党死磕到底。清军压境,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讨伐马世英,马世英竟称“宁可君臣皆死于清,不可死于左良玉手”。 东林党也不顾大局,因与福王旧怨,反对福王继位,要立潞王。朝堂如此混乱,前线将领也不消停。史可法调度的江北四镇,将领间矛盾重重,高杰和黄得功互相攻击,史可法无奈自己掏钱平息争端,可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反观东晋和南宋,建国后都积极抗敌,东晋派兵收复北方失地,南宋派岳飞收复襄阳,牵制金兵。而南明呢,皇帝不作为,大臣搞内斗,军队不团结,面对强大的清军,毫无还手之力。 除了内部问题,南明的外部环境也极为恶劣。东晋时,北方政权林立,混战不断,无暇顾及东晋;南宋面对的金国,内部制度混乱,政治不稳,还受蒙古威胁。而南明的对手清朝,深受中原文化影响,政治稳定,多尔衮目光长远,迅速迁都北京,定下统一全国的方针。清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南明根本无力招架。 在南明政权中,隆武帝朱聿键算是个有志向的皇帝,他立志北伐,收复失地。但军政大权被郑芝龙掌控,郑芝龙是个投机分子,只图自保,对抗清毫无兴趣。尽管隆武帝开明纳谏、爱护百姓,可郑氏家族卖官敛财,压榨百姓,导致民心丧失。1646年,清军攻打福建,郑芝龙按兵不动,隆武帝只能让黄道周招募流民百姓仓促应战,结果“扁担军”一战即溃,隆武帝最终被俘绝食而死。南明最后的希望,也随着隆武帝的死彻底破灭。 南明的覆灭,实在是令人惋惜。如果皇帝能励精图治,如果大臣能团结一致,如果军队能同仇敌忾,历史是否会被改写?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这段历史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无论何时,内部团结、奋发图强才是生存之道。关于南明的这段历史,你有什么看法呢?快来评论区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