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对红军城的攻势已形成三面合围态势,仅剩T0504公路作为乌军补给通道。卫星图像显示,俄军近卫第90装甲师在城东建立纵深达5公里的控制区,其"柳叶刀"无人机作战半径覆盖乌军所有增援路线,技术优势迫使守军陷入消耗战困局。 乌军兵力结构性问题在此凸显。其总参谋部6月报告承认东部战线缺编率达38%,第47机械化旅等红军城守备部队连续作战超9个月未轮换。若继续增兵固守,可能重蹈阿夫杰耶夫卡战役损失7个旅的覆辙——该战役最终导致1.7万人伤亡。 西方军援迟滞加剧决策困境。德国援乌的第三套"爱国者"系统7月初才部署至第聂伯罗,而美军首批F-16战机预计9月交付。装备空窗期使乌军难以建立有效防空走廊,红军城守军每日承受超百枚滑翔炸弹打击。 基辅的决策机制更值得深思。总统办公室仍控制旅级以上部队调动,导致去年巴赫穆特战役出现"政治主导军事"的逆循环。当前乌军总参谋部建议缩短战线保存有生力量,但泽连斯基基于哈尔科夫反攻的政治需求坚持固守,战略目标与实际能力严重脱节。 作为观察者,我认为乌克兰亟需建立专业化的战时决策体系。参考以色列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失利后成立的"钻石指挥部"模式,将军事决策权归还总参谋部,政治领导仅设定战略目标。唯此才能避免用最后的本土防御力量为国际观瞻买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