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3年,18岁和硕公主从夫家回来,努尔哈赤旋即把她嫁给51岁的额亦都,生下康熙4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和硕公主一生,还不如普通人过得好,虽说她父亲是君王。 穆库什,和硕公主,清太祖努尔哈赤庶女,与巴布泰、巴布海是兄妹。和硕公主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清朝嫡庶之别明显,庶出皇子不如大臣尊贵,且命运任人拿捏。 1608年,和硕公主13岁,努尔哈赤将其许配给盟友,乌拉部首领布占泰,并生下儿女。原本以为,生活就这么下去,但和硕公主一生注定不得安宁。 布占泰能继位,靠努尔哈赤支持,但建州部、乌拉部矛盾也不少。了争夺号称女真第一美女的叶赫部东哥,布占泰、努尔哈赤兵戎相见,和硕公主有孕在身,也被布占泰羞辱。 1613年,布占泰兵败,被扣留在建州部,和硕公主也回到娘家。此时,努尔哈吃非但不安慰公主,不顾她有孕在身,将其许配给51岁的大臣额亦都。 额亦都,清朝五大臣之一,与努尔哈赤关系密切。如果说努尔哈赤是成吉思汗,额亦都就是博尔术,清太祖太庙里面,额亦都、费英东的牌位在太祖牌位左右安置,可知地位之显赫。 额亦都已经有13个孩子,且垂垂老矣,和硕公主才18岁,年纪相差很大,谈不上什么感情。努尔哈赤为了拉拢五大臣,连长子褚英都可以处死,何况是牺牲庶出和硕公主的幸福呢。 嫁给额亦都,和硕公主又生下一儿一女,儿子名叫遏必隆。至于遏必隆究竟是布占泰的孩子,还是额亦都孩子,清史没有记载,因为遏必隆的生日都不知道,虽说他后来成为康熙的4辅政大臣之一。 与额亦都夫妻关系,维持了8年,在1621年结束,这一年额亦都病逝。丈夫刚病逝,努尔哈赤立刻将其改嫁给图尔格,也就是额亦都儿子,遏必隆的同父兄弟。 图尔格不喜欢和硕公主,和硕公主也讨厌图尔格,夫妻关系很糟糕,但他们却不得不结盟。因为,和硕公主与额亦都生下的女儿,嫁给褚英第三子尼堪,却迟迟没有生育,联姻不稳定。 尼堪,和硕公主的侄子,后来成为清朝三理政王之一。不过,尼堪轻敌大意,率八旗精兵深入追击,在湖南遭遇李定国明军伏击,全军覆没,八旗将士阵亡五千余人,麾下军官团无人能逃脱。 女儿不能生育,和硕公主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为了稳定联姻,和硕公主的女儿把仆人的孩子抱养过来,说是与尼堪所生。尼堪很少照顾表妹,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怀孕,却相信是自己的孩子,结果被人告发。 尼堪当了父亲几年,才知道“喜当爹”,不由大怒,旋即告诉皇太极,要求处理这件事。皇太极为了强化君权,对付其他旗主,对尼堪这位侄子宠爱有加,大力提拔,自然偏袒侄子。 皇太极本想处死图尔格、和硕公主,但碍于两黄旗的面子,还是宽恕了她们,却让她们离婚。至于参与包养女仆孩子的有关人员,全部被处死,以示惩罚。 与图尔格离婚,和硕公主回到家里,与兄长巴布泰、巴布海生活,却依然免不了被打击。因为,巴布海这位兄长,摆不清自己位置,非要与两黄旗大臣谭泰过不去,结果被多尔衮处死。 1643年,多尔衮处死巴布海及其儿子、孙子,抄没家产,送给谭泰。和硕公主去跟弟弟多尔衮求情,希望看在父亲努尔哈赤的面子上,大家都是兄弟,没必要下狠手,被多尔衮斥责一顿,没能救兄长。 巴布海死后,巴布泰、和硕公主低调了很久,却依然不能得安宁。1648年,因为家庭琐事的原因,和硕公主教训遏必隆的妻子,自己的儿媳妇,让多尔衮十分不满,又抄了和硕公主的家。 遏必隆的妻子是萨哈廉的女儿,两红旗的代表,是多尔衮拉拢的对象。清朝入关之后,多尔衮为了对付太宗势力,对中间力量的两红旗极力笼络,和硕公主算是撞上了枪口,连家产都保不住,生活更加困难。 作为努尔哈赤庶出孩子,巴布泰、巴布海、和硕公主都很倒霉,尤其是和硕公主的3次婚姻,没有一次是幸福。不过,和硕公主依然是赢家,因为她活得久,熬死了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 顺治亲政后,对多尔衮秋后算账,把家产还给和硕公主,还栽培遏必隆,让他成为4辅政大臣之一,辅佐康熙皇帝。1659年,和硕公主病逝,享年65岁,她赢得了时间,多尔衮不过才38岁出头就坠马而死。 和硕公主一生,命运曲折,身不由己,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都不要积极面对,不要抱怨,因为只有活下去,才能看到希望,才能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