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盾构机都是一次性的?完工后直接就地掩埋?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

盾构机都是一次性的?完工后直接就地掩埋?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盾构机这玩意,那可是地下工程的大杀器,这东西学名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说白了就是在地下挖隧道的超级机器。 毕竟地铁、穿山隧道、越江通道,这些工程要是靠人工挖,猴年马月都完工不了,但盾构机一上,就跟穿山甲似的,一边挖一边把隧道衬砌拼装好,效率高得很。 就拿2025年7月刚下线的“川山甲1号”来说,专为零下40摄氏度的永久冻土层设计,开挖直径3.72米,整机长度135米,主轴承性能比进口的还强,价格却只有六成。 这玩意要是没了,咱城市地下的交通网可就没法铺开了。 这东西好归好,但它真心不便宜,一台国产盾构机少说几千万,进口的更贵,上亿都不稀奇,核心部件像刀盘、主驱动、液压系统,哪个都是高精尖。 就拿主轴承来说,以前全靠进口,现在中国中铁装备自己造出来了,寿命超过1万小时,价格还便宜。 但有人就纳闷了,这么贵的机器,干完活有时候就直接埋了,这不是败家吗? 其实这是因为,盾构机的工作环境太特殊,要么在几百米深的地下,要么在复杂地质层里。 比如广州地铁6号线,当年盾构机在软土层里干完活,想运出来可难了。 隧道空间小,拆解需要大型设备,还得封路施工,折腾了好几个月,光运输成本就花了上千万。 有人算过账,运一台盾构机的钱能买半台新的,您说这划算吗? 更关键的是,盾构机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很难全身而退。 土压平衡式盾构机靠刀盘旋转切削土体,泥浆式的得用泥浆平衡压力,这些过程对设备损耗极大。 刀盘上的刀具,挖个几公里就磨损得不成样子,液压系统、密封件也容易老化。 就像莱索托的输水隧洞项目,盾构机在高山上干完活,光运输就得穿越盘山公路,主驱动、刀盘这些大家伙得用特种车辆运,还得临时修路,成本高得吓人。 不过这事也不是绝对的,盾构机也不是全埋,有些核心部件是能循环利用的。 比如电气控制系统、主驱动齿轮箱,拆下来检测修复后还能装到新机器上。 中铁工服在广东清远的再制造基地,4年里修了42台盾构机,刀盘修复、主驱动升级,甚至还能给设备“减肥”或者“增肥”,把6.28米的机器改成6.48米,接着干活。 还有“中铁1238号”,用双层盾体结构,内壳能拽出来重复用,就跟金蝉脱壳似的。 但有些部件就麻烦了,盾体、刀盘这些大家伙,拆解运输得用几十吨的吊车,还得专门的平板车。 要是在偏远山区,运输路线根本没法走,总不能为了运一台机器,把山给炸了修路吧,这时候埋了反而更经济。 有人算过,在山区运一台盾构机的成本,还不如再弄一台新的,埋了可比运出去省事多了。 不过现在针对这个问题,国家也拿出2000亿支持设备更新,盾构机再制造是重点。 以后像液压油缸、主轴承这些关键部件,修复后性能不输给新的,价格还便宜40%。 这要是推广开了,说不定以后盾构机就跟汽车似的,定期回厂保养,接着上工地干活。 这么看来,盾构机是不是一次性的,还得分情况。 在城市里,条件允许的话,能运出来尽量运,毕竟核心部件能循环用。 但在偏远山区或者复杂地质条件下,埋了反而是最经济的选择。 这事跟咱过日子一样,得算清楚账,也得讲科学,随着技术进步,以后盾构机的回收利用率肯定越来越高,咱们拭目以待吧。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