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在南征时病逝,消息传到洛阳,光武帝刘秀大骂:“老贼死有余辜。” 作为东汉开国名将的马援,为何会落得如此结局? 马援,字文渊,其祖上曾显赫一时,先祖赵奢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因战功被封为马服君,其子孙便以马为姓。到马援父辈时,家道中落,但家族的将门基因却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马援年少时便胸怀大志,不愿拘泥于章句之学。 一次,马援对哥哥马况说:“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这番话尽显马援的凌云壮志。然而,命运的考验却接踵而至。马援曾担任郡督邮,因押送囚犯时心生怜悯,私自将囚犯释放,自己则亡命江湖。后来遇到大赦,他才得以重返家乡,隐居田园,种地放牧。 王莽篡汉后,各地起义军纷纷涌现,马援前往凉州,投奔了割据西北的隗嚣。隗嚣对马援十分器重,任命他为绥德将军,让他参与军机要务。 后来,刘秀与公孙述两大势力对峙。隗嚣派遣马援分别前往成都和洛阳,考察公孙述与刘秀。 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本以为会受到热情款待,没想到公孙述却摆足了皇帝的架子,对他十分冷淡。 而到了洛阳,刘秀却截然不同,他穿着便服,在宣德殿亲切接见马援,笑着说:“卿遨游二帝间,今见卿,使人大惭。” 刘秀的坦诚与气度深深打动了马援,他当即表示:“天下反复,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回到凉州后,马援极力劝说隗嚣归附刘秀,但隗嚣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割据一方。马援见隗嚣执迷不悟,便毅然离开了他,转而投奔刘秀。 投奔刘秀后,马援很快得到了重用。公元30年,隗嚣公开起兵讨伐刘秀,刘秀派遣大军征讨。马援主动请缨,为刘秀绘制了详细的凉州地图,指明了进军路线和隗嚣军队的部署情况。他还亲自率领五千突骑,往来于各部队之间,协调作战,鼓舞士气。 在马援的协助下,刘秀大军顺利平定了隗嚣叛乱,收复了凉州地区。 公元41年,,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姐妹发动叛乱,攻占了交趾郡,自立为王。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率领大军南征。 马援率领船队沿湘江、珠江而下,深入交趾境内。他治军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在与征侧姐妹的军队作战中,马援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多次大败叛军。经过两年的艰苦征战,马援终于平定了叛乱,斩杀了征侧、征贰姐妹,收复了交趾等郡。 为了加强控制,马援在当地设立了郡县,推广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发展。 刘秀为了表彰马援的功绩,封他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 马援的一生,不仅以战功闻名,其性格中的刚直不阿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这种性格在复杂的官场斗争中,也为他埋下了隐患。 马援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他曾多次向刘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即使这些建议与刘秀的想法相悖,他也毫不畏惧。 但马援的刚直也让他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他不善于圆滑处世,对于那些他认为品行不端、能力不足的官员,常常直言不讳地加以批评。他曾批评外戚窦固、梁松等人骄奢淫逸,这使得窦固、梁松等人对他心怀怨恨。 公元48年,南方的五溪蛮发动叛乱,刘秀派遣马援率领四万大军南征。 此时的马援已经六十二岁,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战。 进军途中,五溪蛮凭借着熟悉的地形,不断袭扰汉军。当时正值酷暑,南方湿热的气候让北方士兵极不适应,军中疫病流行,许多士兵病倒甚至死亡。马援自己也染上了疾病,但他仍然坚持指挥作战,将军队驻扎在壶头山,与叛军对峙。 然而,就在战局僵持不下的时候,马援的病情日益加重,最后这位一代名将在军中溘然长逝,实现了他 “马革裹尸” 的誓言。 马援去世后,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早已对马援心怀怨恨的梁松等人趁机发难,向刘秀诬告马援。他们说马援在南征交趾时,曾私自运回好几大车的珍珠和犀角,中饱私囊。 刘秀本来就对马援在此次南征中的指挥有所不满,听到这些诬告后,更是怒不可遏。 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当马援病逝的消息传到洛阳时,刘秀大骂 “老贼死有余辜”。 马援的家人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他们深知马援的为人,坚信他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原来,马援运回的并不是什么珍珠犀角,而是南方的一种药材 ,薏苡,他认为这种药材可以祛湿,想带回中原种植。 为了为马援洗刷冤屈,他的家人多次上书刘秀,陈述事情的真相。但刘秀此时正在气头上,加上梁松等人的不断诋毁,对马援家人的申诉置之不理。马援的灵柩运回洛阳后,甚至不能按照侯的礼仪安葬,只能草草掩埋在城外。#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