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要钱不要脸?”山东济宁,一母亲四处举债,花费近50万给儿子娶媳妇,光彩礼就给了

“要钱不要脸?”山东济宁,一母亲四处举债,花费近50万给儿子娶媳妇,光彩礼就给了38万!说好了全包,万万没想到,儿子女友在临近婚期时,又突然要求男方再全款买套房和一辆车,位置还要随她挑。母亲实在是无力承担,双方分手,并取消婚礼。岂料,女方却拒绝返还彩礼,事后经法院调解,女方返还34万元彩礼!可最终结果却令人意外!

38万彩礼困局:小镇里的钱与情

一、借钱凑彩礼,婚期生变数

山东济宁的小镇上,李婶家的红砖院墙掉了漆,门口晒的玉米棒子堆得老高。她蹲在灶台前添柴火,火光映着脸上的皱纹,“咔嗒”一声,手机弹出微信转账提醒——38万,彩礼钱转出去了。

“妈,你别愁,以后我肯定好好孝顺你。”儿子小强蹲在旁边剥蒜,眼睛亮晶晶的。李婶抹了把眼角:“只要你俩好好的,妈借的债慢慢还。” 这38万彩礼,是她跑遍亲戚家借的,欠条攥在手里,像块烧红的炭。

谁也没想到,婚期前一个月,女方小莉突然变卦。“要结婚,必须全款买套房,再买辆车,房子地段得我选。” 小莉视频里的脸冷冰冰的,“我同学结婚都有,我不能比别人差。”

小强急得团团转,李婶把家里存折拍在桌上—— 只有3万块。“莉啊,咱能不能缓缓?这钱真拿不出……” 电话那头沉默几秒,挂断了。再打过去,小莉说:“那这婚,不结了。”

二、退婚不退礼,对簿公堂

婚不结了,可38万彩礼得退吧?李婶去小莉家说理,小莉妈往躺椅上一歪:“我闺女跟你儿子睡过了,青春损失费咋算?彩礼退不了!” 李婶气得直哆嗦,蹲在小莉家店门口哭,路过的邻居偷偷塞给她纸巾。

没办法,李婶把小莉家告上法庭。法庭上,小莉穿得漂漂亮亮,说:“是他们先提的分手,彩礼是给我家的‘诚意金’,不退!” 李婶抖着手里的欠条:“这钱是借的,我一个寡妇,咋还得起啊……”

法官敲了敲法槌:“根据《民法典》,未办理结婚登记,彩礼应当返还。” 折腾了三个月,法院判小莉家退34万。李婶攥着判决书,心想:“能回来34万,债能还大半,日子有盼头了。”

三、执行难,讨债成了持久战

可判决书到手,钱却没影。小莉家只退了2万,剩下的32万像石沉大海。李婶天天去小莉家店里堵人,小强也请了假,跟着母亲蹲守。

“你们别太过分!” 小莉爸拎着扫帚出来,“我家也有难处,钱都进货了!” 李婶往地上一坐:“你家难处,能有我大?欠条在我兜里,法院都判了,你们想当老赖?” 店里顾客议论纷纷,小莉家生意一落千丈。

有天傍晚,小莉妈把李婶拉到角落:“婶,你别闹了,我家真没钱。要不…… 你把店里这批货拉走抵账?” 李婶看着堆成山的山寨化妆品,眼泪又下来了:“我要这干啥?我要的是给儿子娶媳妇的钱,是还账的钱啊!”

四、小镇的议论与人性照妖镜

小镇不大,这事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李婶太轴:“得饶人处且饶人,都是乡亲。” 也有人骂小莉家:“拿着彩礼当买卖,不要脸!” 李婶听着这些话,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墙上小强小时候的奖状,眼泪打湿枕头。

小强却变了,以前一下班就帮她做饭,现在天天躲在屋里喝酒。“妈,我是不是活该?” 他红着眼问,“要是我能挣大钱,小莉就不会走,你也不用受这罪……” 李婶抱住儿子:“不怪你,是妈没本事。”

有次讨债时,小莉抱着孩子路过,孩子冲李婶笑。李婶突然发现,小莉也过得不好—— 听邻居说,小莉嫁了个有钱男人,却天天被打骂,跑回娘家躲清静。可那又怎样?李婶的债,还得自己扛。

五、彩礼背后的时代病

这场彩礼闹剧,像面镜子,照出小镇里的人情与法理。李婶不懂啥是“法治社会”,但她知道:借的钱得还,判的债得认。小莉家想钻空子,却把日子过得鸡飞狗跳。

彩礼本是传统习俗,如今却成了压垮普通家庭的大山。高额彩礼背后,是“面子攀比”“嫁女致富”的歪风,是像李婶这样的家庭,用尊严和血汗买单。法院判了,执行难;情理上,人心凉。

或许,真正该“退”的不是彩礼,而是扭曲的婚恋观。当婚姻变成“明码标价”的交易,受伤的不止是两个家庭,更是“感情”本身。李婶还在讨债路上走着,她的背影越来越驼,可手里的欠条,始终攥得紧紧的—— 那是她对“法理能赢”的最后一点希望。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2
用户10xxx52 2
2025-07-25 22:54
捞女,妖精,太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