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印度不闹腾! 原来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不是筑高坝蓄水发电,而是开挖隧道,利用落差发电,对下游水量基本不造成影响。还可以让印度、缅甸和孟加拉国用上便宜的电。 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下游搞的水电工程,像墨脱水电站,主要是开挖隧道,利用天然的落差来发电。简单说,就是在江的上下游之间挖一条长长的隧道,把水从上游引到下游,利用这中间的水位差推动水轮机发电。 这样一来,水还是顺着原来的河道往下流,只不过走了一段隧道,水量基本没变化。水从上面流下来,速度变快了能发电,但最后还是回到原来的河道,下游该有的水一点没少。 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筑高坝蓄水。要是修高坝,上游就得蓄一大池子水,水一多,下游的水量就可能受影响,特别是到了干旱的时候,上游把水拦住,下游就容易缺水。 但中国的工程不用蓄水,水经过隧道发完电就接着往下流,下游的水量还是和以前差不多。印度的专家也说过,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水大部分是来自喜马拉雅山南边的降雨和支流,中国这边的工程对整体水量影响很小。 还有一个关键的点,就是中国的工程不仅不会让下游没水,还能帮忙调节水的流量。比如到了雨季,江水多,工程可以把一部分水通过隧道引到下游,减轻下游的洪水压力;到了旱季,又能把水放下去,保证下游有足够的水用。这就能根据季节和需求调节水量,让下游的水更稳定,减少旱涝灾害。 更重要的是,这个工程还能让印度、缅甸、孟加拉国这些下游国家用上便宜的电。雅鲁藏布江的水能资源特别丰富,工程发的电不仅够中国自己用,还能通过输电线路输送到周边国家。 印度这些年经济发展快,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夏天经常停电,缺电的问题挺严重。要是能用上中国便宜又稳定的水电,他们的工厂能多开工,老百姓家里也不用老停电,对经济和生活都有好处。 中国在搞这个工程的时候,一直和下游国家保持着沟通。比如和印度、孟加拉国签了协议,定期分享雅鲁藏布江的水文数据,像水位、流量这些信息,让他们提前做好应对洪水或者干旱的准备。 遇到突发情况,比如上游下大雨,中国也会及时告诉下游国家,让他们提前防范。这种透明的做法让下游国家心里更踏实,知道中国不会偷偷把水截住。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在国际上搞水电项目一直强调合作共赢。就拿澜沧江来说,中国在江上修了水电站,但是和下游的东南亚国家一起商量怎么用水,一起应对灾害,最后大家都受益了。 这种合作模式也用在了雅鲁藏布江项目上,中国愿意和下游国家一起规划,一起开发,让大家都能从水电工程里得到好处,而不是一家独大。 另外,印度自己也有实际的考虑。他们知道,要是因为这个工程和中国闹别扭,可能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合作,比如贸易、投资这些。印度这些年经济发展需要中国的市场和技术,要是在水电工程上闹得太僵,对双方都没好处。而且,中国的工程确实对下游没什么坏处,还能带来实惠,印度权衡下来,觉得没必要再闹腾了。 从技术层面看,中国的工程设计也经得起考验。挖隧道利用落差发电,这种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中国在其他地方也用过类似的方法,效果不错。而且,工程在建设的时候,还考虑了生态保护,比如尽量减少对当地植被和野生动物的影响,做好水土保持,这些措施也让国际社会更认可。 印度不闹腾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是因为这个工程的设计科学合理,对下游水量没什么影响,还能帮忙调节水情,减少灾害,同时让下游国家用上便宜的电。 中国又一直和下游国家保持沟通,强调合作共赢,印度看到了这些好处,也就没必要再反对了。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中国自己的能源问题,还促进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