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地评线]河声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确保“七下八上”安全度汛

目前,河南省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7月21日,全省“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专题调度会议在省应急指挥部召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分析研判防汛形势,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全力确保安全度汛。

防汛救灾工作事关群众安危、社会稳定、发展大局,是一场大战,更是一场大考。据预计,今年我省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偏多、气温偏高,将呈现降水分布不均、旱涝急转风险较高、流域性洪涝威胁突出等特点。我们要把防汛重责扛在肩上,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拧紧思想发条、扣紧责任链条,落细落实各项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举措,以“七上八下”的紧迫心态,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成灾之前。

科学应“汛”。江河湖库地理环境和雨水情况不同,决定着防灾救灾的方式不同,我省地质结构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44.3%,易引发地质灾害。省自然资源厅汛前发布的2025年河南省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公告显示,今年全省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2332处,威胁人口13.15万人,威胁财产60.38亿元。只有拉网排查、精准监测、定点修复,才能防御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从相关数据分析中不难发现,我省的地质灾害约有30%发生在夜间。对此,我省构建更加精准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在现有24小时预警基础上,开展3小时短临预警预报。注重规律、讲究科学,立足实际、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地制定防汛救灾措施,有效提高所在地防灾减灾的综合水平,确保防汛工作一处不漏,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最低的成本筑牢防汛的堤坝。

“防”“救”结合。“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要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理念,把防范工作做实做足,做好防御预案,增加实地演练,做到心中有数,随时加强雨情、灾情的分析研判,切实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我省将加强自动化监测设备调试和运用,加密数据跟踪分析,充分发挥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快速预警的功能,一旦出现险情,将及时通过电视、网络、短信、短视频等形式,第一时间传递预警信息,尤其加强夜间临灾叫应,通过广播、吹哨、敲锣等形式,确保迅速“喊醒”受威胁群众,为落实防范措施、紧急临灾避险争取更多时间。无论是防汛还是救援,增强风险意识,保持高度警觉,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才能尽最大努力把灾情损失降至最低。

联动协作。防汛措施链条长,涉及部门多,尤其需要加强统筹协调。防汛的“测、报、防、抗、救”等环节,环环相扣。气象监测、预警预报防御调度、人员转移等等问题,每一环都关乎防汛救灾工作的质量,每一步都需要精之又精、细之又细,既要下足绣花功夫,也要凝聚各方合力。抓实“预报、预判、预警、预案、预演”五预机制措施,切实提高防汛救灾工作精准性有效性,确保将各类安全度汛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成灾之前。

筑起责任堤坝。防汛救灾人命关天、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疏忽和闪失。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刻保持临战心态、备战状态、应战姿态,想在前面、备在前面、抢在前面。将人员安置预案做得更足一些,将后勤保障预案做得更细一些,将卫生防疫预案做得更严一些。把防汛措施落到点位,把责任传到末梢,全力抓细抓实防汛救灾各项责任措施,守护万家平安。(大河网河声评论员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