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魏博牙兵,皇帝管不了,节度使杀着玩,最后是如何被收拾掉的? 魏博牙兵的诞生,与安史之乱后的藩镇格局密不可分。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廷无力彻底清算叛乱余部,只得采取 “以叛制叛” 的策略,任命降将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魏博辖横跨贝州、博州、魏州等六州的广袤区域(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成为唐朝河北藩镇中实力最强的军事重镇。 田承嗣当了节度使后, “选其骁健者万人,号牙兵,厚其廪给以自卫”。这些牙兵多来自安史叛军的精锐旧部,不仅战斗力强悍,更与田承嗣有着共同的利益纽带。田承嗣通过 “厚其廪给”“许以世袭” 等办法,将牙兵打造成一个封闭的军事集团,他们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代垄断魏博军的主要职位,家属聚居在魏州城内,形成 “居则联兵,出则为战” 的特殊体系。 田承嗣死后,其侄田悦继位,牙兵开始显露失控迹象。781年,田悦与成德、幽州等藩镇联合反唐,在洹水之战中被唐军围困,牙兵却因赏赐不足险些哗变。田悦不得不 “悉出府库所有,杂以私财,赏士卒”,才勉强稳住军心。 这一事件标志着牙兵已从 “节度使的工具” 转变为 “利益的索取者”,他们开始用武力要挟主帅,索取更多的财富与特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博牙兵逐渐演变为操控藩镇命运的 “隐形君主”,形成了一个凌驾于节度使之上的利益集团。新节度使上任必须先讨好牙兵,若触犯其利益,轻则被驱逐,重则遭弑杀。 822年,魏博节度使田布(田承嗣曾孙)因推行裁军触动牙兵利益,被牙兵逼迫自杀。牙兵随即拥立将领史宪诚为节度使,史宪诚原本是唐廷派来监视魏博的官员,却不得不向牙兵妥协。 后来,当史宪诚试图归附唐廷,暗中将魏博六州土地户籍献给朝廷,消息泄露后,牙兵在都知兵马使何进滔的带领下发动兵变,斩杀史宪诚及其全家,拥立何进滔为节度使。 唐廷闻讯,只能顺水推舟承认既成事实。何进滔家族在魏博二十余年,对牙兵采取 “姑息纵容” ,牙兵的势力进一步膨胀,甚至干预地方行政,魏州城内的官员任免、赋税征收,都需经过牙兵将领默许。 到了唐末僖宗、昭宗时期,牙兵的跋扈达到顶峰。878年,节度使乐彦祯试图扩建魏州城,牙兵认为此举会削弱其对城内的控制力,直接将乐彦祯驱逐,拥立其养子罗弘信为帅。 罗弘信虽为武将出身,却对牙兵束手无策,当时民间流传的俗语 “长安天子,魏博牙兵”。 901年,罗弘信病死,其子罗绍威继位为魏博节度使。罗绍威面对的是一个比父辈更加棘手的局面,牙兵不仅操控军权,还干预财政,魏博的府库收入大半被牙兵私分,连节度使的日常用度都需向牙兵将领 “借支”。 905年,朱温与李克用在河北展开激战,朱温要求罗绍威派魏博军配合进攻幽州,牙兵却以 “魏博兵不出境” 为由拒绝出兵,甚至暗中与李克用联络。 罗绍威反复考虑后,决定倒向朱温,他在906年正月以 “嫁女” 为名,向朱温发出密信,请求其出兵协助铲除牙兵。 朱温接到密信后,立即以 “助婚” 为名,派部将李思安率军进驻魏州城外,名为护卫婚礼,实则准备发动突袭。 为了麻痹牙兵,罗绍威采取了一系列伪装措施:他亲自到牙兵军营慰问,赏赐酒肉;将女儿的婚期定在传统节日 “上元节”之后;甚至主动将魏博军的部分兵权交给牙兵都将李公佺。 牙兵见罗绍威如此 “懂事”,放松了警惕,许多将领还计划在婚礼期间向罗绍威索要更多赏赐。 然而,牙兵中并非全无有识之士。都将李公佺察觉到朱温大军的异常,曾提醒其他将领:“汴军压境,名为助婚,实有图我之心,不可不防。” 但此时的牙兵集团多数将领沉迷于享乐,认为罗绍威不敢轻举妄动,朱温也不敢贸然与魏博开战。 正月十六日夜,魏州城内张灯结彩,大多数牙兵将领喝得酩酊大醉,军营中的守卫也比平时松懈许多。三更时分,魏州城突然火光冲天,朱温的汴军从四面八方向牙兵聚居的 “牙兵坊” 发起进攻,早已埋伏在城内的罗绍威亲军则打开城门,引导汴军入城。 牙兵虽然骁勇,但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团团围住,加之军营内多为家属,很快陷入混乱。牙兵都将李公佺试图组织抵抗,却被亲罗绍威的将领斩杀,头颅被献给朱温。 此次被斩杀的牙兵及其家属 “凡八千家,数万人”。罗绍威为了斩草除根,将魏博军中所有与牙兵有牵连的士兵全部清除。不仅包括牙兵本身,还涉及他们的亲友、部下甚至曾经的合作者。魏博军的骨干力量几乎被一网打尽,原本强盛的军事体系瞬间崩塌。 朱温在事后,并没有撤军,反而以 “协助重建军队” 为名,在魏博驻扎了半年之久,趁机掠夺了魏州府库中的所有财富。 这场 “以暴制暴” 的清洗,虽然彻底解决了牙兵之患,却也终结了魏博作为独立藩镇的历史。天祐四年(907 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建立后梁,罗绍威被封为邺王,但实际权力被大幅削减,魏博六州的军政大权完全由朱温派来的将领掌控。曾经割据一方的 “河朔强镇”,从此成为中原王朝的直属领地。#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