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印度对华发出前所未有警告:中国必须牢记印度的红线 印度最近突然对咱中国撂下狠话

印度对华发出前所未有警告:中国必须牢记印度的红线 印度最近突然对咱中国撂下狠话,外交部长苏杰生公开宣称"中国必须尊重印度的核心利益和红线",语气之强硬近年罕见。 更蹊跷的是,就在放狠话前一天,印度刚批准了中国车企比亚迪的10亿美元建厂计划。这种前脚收钱后脚骂街的操作,到底是印度外交的精分现场,还是莫迪政府在下什么大棋? 先看看印度所谓的"红线"是啥。根据印度外交部声明,主要包括边境问题、巴基斯坦关系和印度洋影响力三大块。但细究起来,每条都站不住脚。 就拿边境来说,中印刚完成第21轮军长级会谈,双方同意继续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印度这时候突然跳出来划红线,明显是谈判桌上没占到便宜,只好靠嗓门找补。 更搞笑的是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执念。苏杰生警告中国不要"介入克什米尔",可咱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经济合作关印度什么事? 中巴经济走廊是写在两国政府联合声明里的重点项目,印度非要把它和领土争议挂钩,纯属自找没趣。就像中国外交部回应的那样:"中巴合作不针对第三方,印度无权指手画脚。" 印度洋就更离谱了。新德里一直把印度洋当自家后院,可国际法明明白白写着那是公海。中国在吉布提的保障基地是联合国授权的,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是商业租赁,哪项都没越过国际规则。 倒是印度自己,去年在马尔代夫搞政变干预内政被逮个正着,现在反倒装起"海洋秩序维护者",脸皮厚度堪比恒河淤泥。 莫迪政府这套操作其实有迹可循。印度大选临近,人民党选情吃紧,经济牌打不动就改打民族主义牌。去年GDP增速被孟加拉国反超,失业率创45年新高,这时候炒作"中国威胁"最能转移矛盾。 印度媒体自己也承认,每次民调下滑,政府就会在边境搞点动静。这次外交警告不过是老剧本的新台词。 但莫迪可能打错了算盘。中国对印政策早就升级了"两手策略"——该合作的绝不耽误,该反制的绝不含糊。比亚迪的投资就是最好例子:10亿美元工厂能给印度创造1万个岗位,但厂址特意选在泰米尔纳德邦,这里是反对党DMK的地盘。这手"以商促政"玩得漂亮,既赚了钱又给莫迪添了堵。 军事上印度更没资格叫板。虽然莫迪天天炫耀"阵风"战机,但咱中国的歼-20已经部署到和田机场,高原作战能力早不是2017年可比。 印度陆军参谋长最近承认,中印边境基础设施差距至少差10年。更尴尬的是,印度自产"阿卡什"导弹试射五次炸三次,不得不紧急进口俄罗斯S-400,结果发现解放军的电子战部队专门针对这个系统做了演练。 国际舞台上印度同样尴尬。虽然莫迪想当"全球南方领袖",但金砖扩员后印度话语权反而下降。在联合国涉华投票时,印度最近三次两次弃权,明显不敢真跟中国撕破脸。 印度一边警告中国"别插手印度洋",一边求着中国支持其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种精神分裂式外交,连《印度快报》都吐槽:"新德里的红线画得自己都找不到北。" 中国对印策略其实很清晰:你打你的嘴炮,我赚我的钞票。就在印度外交部放狠话当天,上汽集团宣布将在印投放新款电动车,小米印度工厂第1000万台手机下线。 更绝的是中国光伏企业集体绕过印度关税壁垒,通过在东南亚设厂继续占领印度市场。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打法,让印度贸易保护政策彻底沦为摆设。 莫迪政府现在最该担心的不是中国,而是国内经济烂摊子。印度青年失业率高达45%,外企被"杀猪盘"式罚款吓跑,连沃尔玛都顶不住撤了。原本指望制造业替代中国,结果越南、孟加拉国抢走大部分订单。 这时候不想着改善营商环境,反而搞外交恐吓,纯属本末倒置。就像印度前央行行长拉詹说的:"当你家屋顶漏雨时,对着邻居吼叫并不能让屋子变干。" 中印关系的真相是:印度需要中国的程度,远超过中国需要印度。中国对印贸易只占外贸总额2%,印度对华贸易却占18%。中国"一带一路"有140多国参与,不差印度一个;但印度想搞"国际南北运输走廊",没中国参与根本玩不转。 这种不对称依赖,决定了新德里的"红线"永远只能是政治表演,就像印度网友调侃的:"我们的红线是用恒河水画的,太阳一晒就蒸发。" 说到底,印度这番警告不过是选举年的政治杂技。等大选结束,该买的中国零件还得买,该谈的边境问题还得谈。 毕竟现实很骨感——印度空军苏-30的维修备件要靠中国民营企业供货,印度药厂的原料药断供就得停产。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岂是几句狠话能切断的?就像中国驻印大使说的:"邻居可以选择,但搬不了家。"   信息来源: 印度对华划红线,提出与华交往的三个注意,中方给莫迪贺电有深意 中华网 2024-06-15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