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黎姿的生活几乎跌入了无底的深渊。她背负着沉重的债务,曾经风光无限的她仿佛瞬间被世界抛弃,面对的只有无尽的黑暗和绝望。那时,她无处可去,无路可走,唯一能寄托希望的,是身家百亿、声名赫赫的“跛豪”——马廷强。于是,她怀着忐忑的心情,在他的面前跪倒,声音颤抖地请求:“强哥,借我500万度难关吧?”这句话中包含了她对未来的所有期待和焦虑。 马廷强身边的司机回忆说,是他亲自去接的黎姿,一上车她就抱着副导带来的文件袋,一路上一句话也没说,进门之后人直接坐在沙发上发呆。这种沉默,或许是她内心深处的挣扎,也或许是她对命运的无奈接受。当时马家那边没办仪式,也没让人知道两人关系的变化。后来传出来也是因为保姆的姐姐看到了黎姿买菜,跟超市老板说了句“那个女的住在马家”。这种低调的方式,或许是为了保护她,也或许是马廷强的体贴。 2007年对黎姿来说,不仅是职业生涯的低谷,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她曾是娱乐圈的宠儿,颜值和才华并存,拥有着数不尽的光环。但随着娱乐圈的竞争日益激烈,众多的投资失败和事业危机让她的财务状况迅速恶化。身边的人渐渐疏远,曾经的朋友纷纷离开,而她无助地发现,最难熬的时刻,是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那一刻,眼前的马廷强,仿佛成了她唯一的希望。 马廷强没有回应。有人打电话问他,他只说:“她现在住在这边。”记者问是不是关系公开了,他说:“她是家里人。”这句话,简单却充满了力量,仿佛在告诉所有人,黎姿已经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妈妈倒是挺开心的。有一次邻居看见老太太带着黎姿一起去医院复诊,回来的时候还拎了一堆中药,说是给弟弟煎的。这种家庭的温暖,或许是黎姿在那段艰难岁月中最需要的东西。 黎姿弟弟那时候病得挺重,已经完全没法说话了。黎姿早上推他去做复健,晚上还要联系外面的医生,听说还打过两次飞的去找国外的专家。她的生活,完全围绕着弟弟的病情展开,那种无私的付出,让人动容。她演艺圈的朋友大部分也联系不上她了。有一个女演员说给她发过短信:“她回了两个字,‘谢谢’。”之后就再也没消息。这种疏离,或许是她为了更好地照顾弟弟,也或许是她对娱乐圈的一种告别。 马廷强那边,动作倒是挺快的。不到半年,就有个私人基金设立了,专门用来支持黎姿弟弟的治疗。文件上署名是马廷强,但黎姿自己也签了。这件事传开后,有媒体去查了一下马家的产业,发现他前几年确实退出了不少公开项目,把重心都转到私募和慈善上了。这种转变,或许是马廷强对黎姿的一种支持,也或许是他们共同的选择。 有亲戚说他那时候常跟身边人讲:“我不缺钱,我缺的是能一起吃饭的人。”这句话好像后来也被黎姿说过一次,在一个访谈里。这种简单而真挚的愿望,或许是他们最终走到一起的原因。不过那次访谈是很久之后的事了,中间其实还有不少波折。有一年她弟弟突然情况恶化,进了ICU,传言她把在跑的一个品牌项目全砍了。也就是从那之后,她彻底退出娱乐圈,没再接戏,也不拍广告了。她说自己实在没精力兼顾那么多,“要不然会疯掉”。 再后来,他们结婚的消息,是从一场婚礼花艺供应商那边传出来的,说是海外定制,金额很大,客户名字是马廷强。照片没放出来,只说是在国外一个小岛上,场地布置得像音乐节那样,宾客不多,大部分是马廷强那边的朋友。这种低调而浪漫的婚礼,或许是他们共同的愿望。 黎姿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人说:“她没有办传统婚礼,不想搞那么复杂。”她自己其实没对外说过婚礼的事。只是有一次去给一个朋友站台,记者问她婚姻状态,她笑了笑,说:“我现在过得挺安稳的。”那时候她已经有了孩子了,两个女儿,长得像她,也像马廷强。有网友拍到她接送孩子上下学,还帮学校做义工。 有时候也会跟着丈夫出现在一些基金会活动上,但都不太讲话,坐在角落里,跟工作人员打招呼比较多。她弟弟后来状态慢慢好转,能自己在轮椅上推着走动了。她还帮他把原来那个医美工作室重新开起来,改了名字,也换了团队。这种对家人的支持,或许是她内心深处的温柔。 她现在不常出现在镜头前了,不过偶尔会发一些关于孩子的画作或者她做饭的照片,文字很简单,像是记笔记那样。她说自己有失眠的毛病,晚上不敢关灯,要开着广播才能睡,有时候半夜会起来给弟弟看药单。这种生活细节,让人感受到了她的不易。 马廷强还会给她送花,但从来不发朋友圈,也不讲情话。他们俩平时的互动也很少公开,连夫妻档出席都很少见。有一次她被问到婚姻是什么样的,她回答:“就是不用解释太多,还能一起吃早餐。”之后也没多说什么。这种平淡而真实的生活,或许是他们最珍贵的东西。 目前没听说两人有什么变动,她还是偶尔出现,头发总是黑亮整齐,笑起来有一点点皱纹,看起来过得还行。这种平静的生活,或许是她最好的归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