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6年,北京发现了大太监李莲英之墓,当考古人员揭开棺材后,正准备准备抬起李莲

1966年,北京发现了大太监李莲英之墓,当考古人员揭开棺材后,正准备准备抬起李莲英的尸骨,结果却被吓得浑身发麻,不久,因为棺椁中的一条辫子,揭开了李莲英的死因之谜….. 1966年夏天,北京郊外一处工地上,几名师生平整土地时,铁锹“当”的一声,磕到了一块硬石板。 挖开一看,墓碑上的字迹清晰可辨:“皇清花翎二品顶戴内廷大总管李公之墓”。 晚清权势熏天的大太监李莲英,就这么毫无征兆地重见了天日。 没想到,这古墓比他想象中还要结实。 三合土砌成的墓墙硬得像石头,考古人员和工人拿着铁镐、铁锤,叮叮当当砸了一个星期,才勉强砸开一个洞。 当他们钻进墓室,眼前的一幕确实气派:紫檀木的棺椁摆在汉白玉石台上,周围散落着金器、玉器,甚至还有一颗鸡蛋大小的夜明珠幽幽发光。 当棺盖被打开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里面居然是一个骷髅头,还有一根三尺多长的白色发辫。 本该躺着尸身的地方,却塞满了棉絮,被特意摆成了人形。 这诡异的景象,让官方史料中李莲英“因病去世,享年63岁”的说法,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一个权倾朝野的大总管,怎么会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要解开这个疙瘩,就得先看看李莲英这辈子是怎么过来的。 一八四八年出生于河北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7岁时就被阉割,9岁时进入紫禁城,以求生存。 起初,他不过是个扫地倒水的小杂役,可这孩子脑子活,极会看人下菜碟。 十三岁那年,他被调到储秀宫伺候后来的慈禧太后,凭着一手梳头的绝活,很快就让慈禧离不开他了。 此后,李莲英的仕途就像坐了火箭。19岁就当上了二总管。 没过两年,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因私自出宫被杀,李莲英立刻抓住了这个空档,成了慈禧身边最贴心的人。 他不仅把慈禧的脾气秉性摸得一清二楚,更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时,跟着慈禧、光绪一路逃到西安,鞍前马后伺候得无微不至。 这种患难与共的感情,更是加深了慈禧对他的信任。 清朝时期,太监品级不得逾四品。 而慈禧竟赏予他二品顶戴花翎,此等情形在大清王朝堪称绝无仅有。 一时间,李莲英权势滔天,朝中大臣见了他都得点头哈腰,民间干脆叫他“二皇帝”。 不过,花无百日红。 1908年慈禧一死,李莲英的靠山也塌了。 新上位的隆裕太后向来与他不睦,这位在宫里混了一辈子的老油条,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慈禧下葬的第二天,他就立刻向隆裕请求退休,带着慈禧赏赐的金银财宝,悄悄离开了生活了五十多年的紫禁城,在北京海淀隐居起来,日子过得相当低调。 三年后,时间来到了1911年3月,李莲英在自己的家里去世了。 家人对外宣称,他是得了痢疾,三四天人就没了。 丧事也办得极为简单,似乎只想让他安安静静地入土为安。 可这个“病逝”的说法,回头再看,简直漏洞百出。 首先北京的初春,根本不是痢疾高发的季节。 其次,以李莲英的财力,什么样的好医生请不到,区区痢疾怎么可能几天就要了命? 最关键的一点,清朝人最讲究“全尸下葬”,认为身体残缺是大忌。 像李莲英这种人,如果是自然死了,家人绝不可能只用一颗头颅下葬,还会费劲巴拉地往里面塞棉花。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后世的猜测五花八门。 一种说法是仇家报复。 李莲英依仗慈禧的权势,几十年里树敌无数,得罪过的人想取他性命,再正常不过。 另一种说法更有细节,出自《清稗类钞》的记载,说李莲英退休后去山东看望妹妹,返回途中路过山东和河北交界处时,遭遇了土匪。 土匪劫财之后,顺手就把他给杀了,最后家人只找回一颗头颅。 为了不惹麻烦,只能对外宣称是病故。 还有一种猜测,指向了宫廷内部的倾轧。 李莲英虽然退休了,但他在宫中的势力盘根错节。 隆裕太后身边的红人,新任大总管小德张,为了彻底清除前朝势力,很可能对他下了黑手。 当然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也曾出面解释,说祖父晚年吸食鸦片,身体早就垮了,最后死于所谓的“烟后痢”。 这个说法听起来温和一些,却也无法解释为何尸身会不翼而飞。 考古人员发现墓葬时,有说法称墓室完好无损,并未被盗。 如果真是这样,“无头”之谜就更加扑朔迷离。 从一个赤贫的农家子,爬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顶峰,李莲英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充满了算计与运气的传奇。 他见证了一个王朝最后的挣扎,也玩转了那个时代最复杂的权力游戏。 他一生都在揣摩别人的心思,到头来,自己的结局却成了一个谁也猜不透的谜。 如今那块墓碑依然矗立,而那颗孤零零的头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深处的一抹诡谲与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