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济南 “集中供冷” 被央视报道!夏天降温不用空调?太可了!一年比一年更离谱的高温

济南 “集中供冷” 被央视报道!夏天降温不用空调?太可了!一年比一年更离谱的高温,世界气象组织频频刷着“史上最热”的纪录,但我们对抗热浪的手段,基本还停留在家家户户拼空调,不仅用电量爆表,电费账单也让人头皮发麻。 难道遇到高温,我们只能靠空调硬撑? 其实,答案可能早就摆在那儿了。 有一种叫“集中供冷”的方式,听着有点耳熟,原理其实也不复杂,就是把冬天集中供暖的做法反过来,夏天集中制冷。 早在2000年,国家就开始提倡这种模式,因为它真的比我们现在这套“各冷各的”划算多了。 怎么个划算法?集中供冷用的是大型冷水机组,效率是普通空调的两倍多,能用更少的电,带来同样甚至更强的降温效果。 综合下来,能耗能省个三四成。 它还特别会“抄底”,趁着电价便宜的夜里制冰储能,白天用电高峰时再用这些“冰”来降温,光电费就能省掉一大笔。 而且,这套系统用的是磁悬浮压缩机,不仅节能,还特别安静,再也不用忍受空调外机那嗡嗡的噪音了。 更厉害的是,它不仅节电,还能省地儿。 传统模式下,每栋楼都得自建制冷机房,占地方不说,楼顶还得装一堆冷却塔,特别影响城市整体美观。 而集中供冷是把这些设备统一安排在一个能源站,空出来的空间可以拿去出租或做其他用途,实打实的增加了城市的“可利用面积”。 像上海的前滩商务区就算过账,虽然集中供冷初期投入高了点,但省下来的空间用来出租,六年就能把投资回本。 换句话说,这不仅环保,还真能赚钱。 除了节能和省钱,它对环境的好处也很实在。 比如济南,一个区域的集中供冷系统一年能少排放五千吨二氧化碳。 这种方式尤其适合医院、学校、写字楼这些集中用冷的地方,不但省事,还能统一管理,像漏水、 能效这些问题都能在后台系统里及时预警。 济南从2022年开始搞试点,现在已经有了不少成果。 像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改造项目,面积有23万平方米,铺了足足五公里长的供冷管道,系统运转 得相当成熟,央视都报道了。 当然,这种听起来完美的模式,真正落地时还是有不少挑战。 最直接的就是成本高。 特别是老旧小区或旧楼改造,重新铺管网、装设备,动不动就是几百万起步,所以目前集中供冷主要还是从公共建筑、新建区做起。 还有一个问题是怎么收费。 现在普遍是按面积算,但大家的用冷情况千差万别,居民和商业用户需求差太多。 如果将来推广到住宅小区,收费方式就得重新考虑。 像十多年前的广州大学城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搞得用户怨声载道,最后才改成按实际用量计费,才让大家接受。 其实在国外,这事早有人做了。 像丹麦的哥本哈根,四十多年前就开始用集中供冷了,现在有四成建筑都在用,节能效果也比传统空调强不少。 国内也不乏跟上的例子,很多新的CBD(中央商务区)在规划阶段就已经预留了供冷管网。 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建的能源站,更是一步到位,直接搞起了冷、热、电、气“四联供”。 可以预见,虽然集中供冷前期投入大、改造难度高,推广速度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随着郑州、武汉等越来越多的“高温城市”加入,这事可能很快就会成为新小区的“标配”。 这波城市更新,终于不再停留在贴瓷砖、装景观的层面,而是真刀真枪地提升生活质量。 所以说,集中供冷不仅是一项节能技术,更像是城市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的一种清醒应对。 它会不会全面替代空调?也许不是明年、后年,但这一天,大概率迟早会来。 信源:济南生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