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特朗普大手一挥,10枚导弹运抵乌克兰,泽连斯基反手制裁5家中企 特朗普在 7

特朗普大手一挥,10枚导弹运抵乌克兰,泽连斯基反手制裁5家中企 特朗普在 7 月 8 日拍板,让 10 枚 “爱国者” 防空导弹从美国驻中东的仓库启程,往乌克兰送。这事说起来挺有意思,既不是美国要重启对乌的大规模军援,也不是乌克兰马上要发起什么像样的反攻,更像是一场摆在台面上的 “政治秀”。 为啥这么说?“爱国者” 导弹是挺先进,但 10 枚真不够用。要知道,俄军现在每天往乌克兰扔的无人机就有几十架,偶尔还来一波导弹齐射。有军事专家算过,拦截一枚巡航导弹大概需要 2 到 3 枚 “爱国者”,对付无人机虽然能省点,但 10 枚撑死了也就拦个三五天。之前乌克兰用 “爱国者” 拦截俄军导弹,一次齐射就打出去 8 枚,这 10 枚还不够一次硬仗用的。 美国当然知道这点。这批导弹是从驻中东的美军仓库调的,不是从本土工厂新生产的,更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这两年美国国内对援乌的意见分歧很大,国会里不少议员都在吵,自家边境的问题还没解决,凭啥拿钱给乌克兰买导弹。 去年有个法案,原本要给乌克兰 400 亿美元援助,国会吵了一个多月才通过,最后还砍了 100 亿。特朗普这次绕过国会直接调货,就是想快点放出 “美国还在支持乌克兰” 的信号,省得夜长梦多。 泽连斯基那边,心里跟明镜似的,但还是高高兴兴接了。这两年乌克兰的日子不好过,西方的援助越来越慢。欧盟去年说要给 500 亿欧元,到现在才给了不到一半;德国答应给的坦克零件,拖了三个月还没到齐。国内老百姓也开始有怨言,超市里的面包价格涨了两倍,不少人连暖气费都交不起。这时候美国送导弹过来,哪怕不管用,至少能让泽连斯基在民众面前稍微有点底气。 更让人琢磨的是,泽连斯基转头就制裁了 5 家中国企业。要说这几家企业跟打仗一点关系都没有,有家是在敖德萨帮当地修粮仓的,去年还帮着运出去 200 多万吨粮食;还有家是在基辅修桥梁的,那桥是当地老百姓上班的必经之路。 这么做图啥呢?其实就是想给美国递投名状。但这么干,最后坑的还是乌克兰自己。修粮仓的中企被制裁后,敖德萨港有 30 万吨粮食运不出去,当地农民急得直跺脚,因为这些粮食再不卖就该发霉了。修桥的工程一停,附近上万居民每天上班要多绕两个小时的路。 欧洲企业也跟着犯愁。德国有家公司在乌克兰建了个汽车零件厂,一直用中国企业的设备,现在中企被制裁,他们的生产线也停了,老板急得天天给欧盟打电话,说再不开工就要裁员了。法国的一家建筑公司原本打算跟中企合作,帮乌克兰修学校,现在也把合同搁一边了,怕沾上边惹麻烦。 俄罗斯那边倒是挺淡定。发言人扎哈罗娃在记者会上说,“10 枚导弹还不够我们无人机塞牙缝的。” 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道理没差。俄军这两年专门用低成本无人机消耗乌克兰的防空导弹,一架无人机才几千美元,一枚 “爱国者” 要 300 多万美元,打起来根本不划算。之前乌克兰自己也说过,有时候一天要发射 10 多枚 “爱国者” 拦无人机,纯属赔本买卖。 说到底,这事更像是一场互相给面子的表演。特朗普用 10 枚导弹稳住乌克兰,顺便给国内选民看 “美国在国际上还有影响力”;泽连斯基拿导弹当幌子稳定人心,又用制裁中企讨好美国。但普通老百姓关心的不是这些,他们盼着粮仓能开工,桥能修好,超市里的东西能便宜点。这么折腾下来,这些实实在在的需求,反而被晾在一边了。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不想花太多钱,乌克兰想多要援助,又得看美国脸色行事。可不管怎么表演,战争带来的苦头,最终还是老百姓在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