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长寿果,吃生花生与吃熟花生的差别,你知道吗? 花生是个不起眼的小东西,但它在健康这事上,还真有两把刷子。 很多人说花生是“长寿果”。这话听着像夸张,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花生富含蛋白质、脂肪,还有不少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尤其对心脑血管有好处。有人把它当零食,有人拿它入菜,有人喜欢生的,有人非得炒熟了吃。那到底是生花生好,还是熟花生好?两者各有千秋,差别还真不小。 生花生口感偏软,吃起来带点豆味,不上火。生的花生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比如维生素E、B族维生素这些怕热的成分,在没被高温处理的情况下,保留得比较完整。特别是维生素E,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帮助身体抵抗衰老。也就是说,生花生更接近它“长寿果”的本来面貌。 但生花生也不是人人都能吃。它表皮那层红衣里有种叫“植物凝集素”的东西,吃多了容易刺激肠胃,肠胃不好的人吃多了可能会胀气、拉肚子,甚至引起恶心。还有一点,生花生容易被一种叫黄曲霉的霉菌污染,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它产生的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尤其是在南方潮湿的环境里,存放不当就很容易长霉。 而熟花生就不一样了。经过高温炒制或者煮熟后,那些细菌和有害物质基本被消灭了,吃着更安心。而且炒熟的花生香味扑鼻,口感酥脆,很多人都爱吃。但也正因为高温,像维生素E这种怕热的营养素会被破坏一部分。还有个问题,油炸或者高盐炒制的花生,热量高、盐分多,吃多了对血压、血脂都不是好事。 如果只是单纯地比营养,生花生确实保留得更多。但如果从安全角度说,熟花生更稳妥一些,起码不会吃坏肚子。特别是家里有老人或者小孩的,建议还是吃熟的,少放盐、不油炸,会更健康。 说到花生的好处,很多人都知道它对心脏好。这不是随口一说。有研究发现,常吃花生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可以降低15%左右。花生里面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心脏有益的脂肪,就像给血管涂了层润滑油,血流更顺畅了。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是花生的红衣。别小看那层薄薄的皮,它里面含有一种叫花生红衣素的成分,有助于促进血小板生成,对气血不足的人有点帮助。这在中医里也有说法,中医认为花生红衣能“养血止血”,有些人贫血、月经过多,也会用它来辅助调理。不是说吃点红衣花生就能治病,但作为饮食上的辅助,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前提是得吃得对,别把它当药吃,也别指望它立马见效。 除了营养和安全,花生的吃法也很关键。很多人喜欢晚上当零食吃几颗,这没问题。但要注意量,花生热量不低,100克花生的热量差不多快赶上一碗米饭了。吃多了容易长肉,尤其是晚上代谢慢,更容易囤脂肪。 还有人在做饭时炖点花生,或者用花生做汤,这种做法其实挺好,既能吃到花生的营养,又不会摄入过多油脂。煮花生的时候可以加点红枣、龙眼,这在中医里算是补气养血的一种搭配,适合体质偏虚的人。 不是人人都适合吃花生。有花生过敏的人,哪怕吃一点点也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发现吃完花生后嘴巴发麻、起红疹、喘不过气来,必须立刻就医,不能拖。 还有胆囊炎、胰腺炎的人,也不建议吃太多花生。因为花生脂肪含量高,会刺激胆囊收缩,加重病情。对这类人来说,花生再好,也得克制。 说到底,花生是个好东西,但不能乱吃,也不能过量吃。生的、熟的各有好处,也各有注意事项。就像一把锄头,用得好是工具,用不好也可能伤了自己。 别光听说花生能“长寿”就一股脑往嘴里塞,得先看看自己适不适合吃,再想怎么吃、吃多少。如果真想吃得健康,不如每天吃点原味熟花生,控制在一小把以内,也别天天吃,隔三岔五,搭配着其他坚果更合适。 花生虽然个头小,但讲究不少,吃对了,它是你健康路上的好帮手;吃错了,反而会添麻烦。长寿这件事,没有捷径,也不靠某一种食物,而是靠每天一点点的积累和节制。花生只是这条路上的一个小伙伴,关键还是你怎么对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