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6岁女孩不顾父母反对,坚持听男友的话,未婚生下一子,跑去男方老家苦熬三年,却换来每月仅百元生活费和一句“你太败家”。最终女子带娃回娘家改了姓,男方不仅翻脸拉黑,还理直气壮拒付抚养费:“不随我们家的姓,凭啥我们来养?”网友:连狗粮都不止这点钱!
重庆某援助中心门口,一个年轻女子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火车票,向记者诉说自己的遭遇。
三年前,这张票曾载着她奔向幻想中的幸福,那时她十六岁,腹中胎儿已六七个月大,当年她懵懂而决绝。父母得知后如遭雷击,苦劝打掉孩子,可她却听不进一句,执意奔赴四川乐山男友老家,坚信爱能战胜一切,甚至停着男友的话,生下了这个孩子!
但现实残酷得猝不及防,在男方家三年,她每天困在简陋的屋子里照顾孩子,每周从男友手中接过一百元生活费。一次买完奶粉和几斤苹果后,钱已所剩无几。男方却立刻埋怨:“就知道乱花钱,太败家了!”
一百元,网友说得直白:“养条狗都不止这点开销。”
三年里,她默默记下每一笔微薄的生活费,账本上数字冰冷而刺眼,所有支出加起来竟不足四千元。孩子的啼哭,旁人的冷眼,自己的无助,终于击碎了她年少时“有情饮水饱”的幻梦。
她抱着孩子回到重庆娘家。父母看着女儿憔悴的面容和蹒跚学步的外孙,沉默良久,终究叹了口气,接纳了这对伤痕累累的母子。
她给孩子改了姓。这个决定如同在死水中投入一块巨石。
男方闻讯后立即拉黑了她所有联系方式,仿佛人间蒸发。她几经周折联系到男方父亲,对方在电话里理直气壮:“孩子都不跟我们姓了,凭什么还让我们出钱养?”
网友一针见血:“孩子不随你家姓,难道就不是你家血脉了?”
她终于明白,有人竟能将血脉亲情与区区姓氏捆绑得如此荒唐。她翻出旧手机里存下的几张生活费转账截图,这些零星证据与男方的推诿狡辩一同被提交给法律援助中心。
法律条文早已写明,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权利。无论孩子姓什么,生父的法定义务都如铁铸般不可推卸。
在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仔细翻阅她带来的材料。那些零星的生活费转账记录,男方推诿的聊天截图,都成了无声却有力的证词。
“改姓不是卸责的挡箭牌,”律师语气坚定,“法律会为你们母子撑腰。”
走出援助中心,她蹲下为三岁的儿子整理衣领。孩子的小手轻轻抚过她的脸,稚嫩地问:“妈妈,回家?”她点点头,眼眶发热,却稳稳抱起了他。
孩子眼里没有姓氏之争,只有冷与暖,只有母亲怀抱的真实温度。
这个年轻母亲用三年血泪换来清醒:真正的担当,从不为推诿寻找借口。姓氏是符号,责任却是沉甸甸的生命之重,它不应被一个姓氏轻易抹杀。
这堂未成年妈妈的血泪课,刺痛着每一颗良知尚存的心。
消息来源:重庆天天630 7-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