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后梁皇帝朱温年少时,对一面之缘的张惠念念不忘。彼时,朱温是个乡间无赖,张惠是宋州

后梁皇帝朱温年少时,对一面之缘的张惠念念不忘。彼时,朱温是个乡间无赖,张惠是宋州刺史的女儿。看上去毫无可能的两人,竟在多年后成了夫妻。 朱温出生在宋州砀山县(今安徽砀山)一个没落的儒学家庭。父亲朱诚早逝,母亲王氏带着三个儿子投靠当地富豪刘崇,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在乡邻眼中,排行第三的朱温是个游手好闲的无赖 ,他不喜农耕,厌恶读书,整日舞枪弄棒,与一群市井子弟呼朋引伴,腰间常挎着一把生锈的佩刀,以 “英雄” 自居。 刘崇多次因朱温懒惰而鞭打斥责,唯有刘崇的母亲怜悯其 “非常人也”,时常暗中庇护。 就在这个浑浑噩噩的少年时期,一场偶然的相遇在朱温心中埋下了执念的种子。 一日,朱温在宋州城外闲逛,恰逢宋州刺史张蕤的女儿张惠随家人出行。彼时的张惠正值豆蔻年华,在仆从的簇拥下款款而行,眉宇间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又不失灵动之气。 朱温望着张惠的背影,对身旁的伙伴感叹道:“时势如此,大丈夫当自取富贵,岂能久居人下?若得此女为妻,此生无憾!” 这番话在当时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 一个是寄人篱下的无赖,一个是刺史千金,两者之间的差距犹如天堑。但朱温却将这份执念深埋心底,成为他日后闯荡天下的隐秘动力。 黄巢起义后,席卷天下。朱温意识到这是改变命运的契机,投奔起义军。 在战场上,朱温展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他作战勇猛,且深谙权谋之道,很快从普通士卒晋升为义军的高级将领。 中和二年(882年),朱温在同州(今陕西大荔)作战时,意外得知张惠因战乱流离失所,正被困在当地。此时的朱温已是手握重兵,他立刻派人四处寻访,最终在一座破庙中找到了衣衫褴褛的张惠。 当张惠被带到朱温面前时,虽早已不复当年的娇贵,却依然保持着名门闺秀的尊严。朱温望着眼前憔悴却难掩风骨的女子,多年的执念瞬间化为怜惜与狂喜。 朱温屏退左右,单膝跪地,重申了当年的誓言。张惠虽对眼前这个满身杀气的将军感到陌生,但乱世之中能得庇护已是幸事,更何况朱温眼中的真诚与执着,让她看到了一丝安稳的可能。 不久后,朱温迎娶张惠为妻。婚后的张惠,很快展现出她的过人之处。她不仅温柔贤淑,更有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宽广的胸襟,成为朱温最得力的助手。 史料称张惠 “贤明精悍,动有法度,虽太祖刚暴,亦尝畏之”,寥寥数语,勾勒出其形象。 在军事决策上,张惠多次劝谏朱温,避免其因暴躁性格犯下致命错误。 一次,朱温率军攻打郓州,久攻不下,怒火中烧的他下令屠戮全城百姓。 张惠得知后,立刻赶到军帐,对朱温说:“郓州百姓本是大唐子民,只因被叛军裹挟才不得已反抗。若将军滥杀无辜,只会失尽人心,日后如何治理天下?” 朱温虽固执,但在张惠面前却总能冷静下来。他听从了张惠的建议,改为安抚百姓,果然赢得了郓州民众的支持。 在处理内部矛盾时,张惠的智慧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朱温生性多疑,对部下时常猜忌,动辄诛杀。 有一次,大将朱珍因小事触怒朱温,朱温欲将其处死。张惠得知后,连夜劝谏:“朱珍跟随将军多年,战功赫赫,虽有过失,但罪不至死。若因一时之怒斩杀大将,恐寒将士之心。” 张惠还以当年刘邦赦韩信的典故劝说朱温,最终使朱珍得以保全,也稳定了军心。 张惠的贤明不仅体现在政治和军事上,更在于她对朱温人性的救赎。 据《新五代史》记载,朱温晚年多猜忌,常以杀立威,而张惠在世时,总能以柔克刚,化解他的暴戾。 张惠曾对朱温说:“君为天下主,当以仁心待万物,若一味杀伐,纵使夺得天下,亦难长久。” 张惠虽未能改变朱温的本性,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的恶行,为后梁的建立积累了些许人心。 天祐元年(904年),张惠病逝,临终前,她拉着朱温的手,留下遗言:“君英武过人,然猜忌心重,杀戮过多,恐为日后祸端。若能少杀慎断,善待臣下,方能保江山稳固。” 朱温悲痛欲绝,将张惠的遗言刻在竹简上,时时翻看。 张惠的去世,成为朱温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失去了这位 “清醒剂”,朱温的本性彻底暴露。他变得更加残暴多疑,动辄诛杀大臣,甚至荒淫无度,做出乱伦之举。他强迫儿媳们入宫侍寝,引发诸子争位,为后梁的覆灭埋下隐患。 张惠在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了朱温的极端行为,而她去世后,朱温的失控则印证了 “国无贤后,朝无善政” 的道理。 残暴、好色、嗜杀的朱温,对张惠的执念贯穿一生,这是他人性中少有得闪光点。不得不说,“白月光”的杀伤力是很大的,朱温也不例外。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