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后,他失联十年,找到新四军时,叶挺:你地位太高咋安排 朱克靖,1895年10月29日生在湖南醴陵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里。家里穷,但他脑子好使,8岁上私塾,一年半就把《三字经》《百家姓》背得滚瓜烂熟,记忆力强得离谱。14岁考进县立中学,差点因为没钱辍学,幸好族里祠堂掏了点钱,才让他读下去。1918年,他从长沙第一中学毕业,次年考进北京大学,总算跳出了小地方的圈子。 1919年,五四运动火遍全国,朱克靖也坐不住了,反封建、求解放的新想法让他彻底跟旧日子说拜拜。他不干父母包办的婚事,直接离家跑去北大,一边打工一边读书。那时候,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脑子里的想法开始变了味儿,革命的种子算是埋下了。1922年,27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一头扎进革命里。 1923年,中共北方区委看中他,派他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在那儿,他啃下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学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殖民问题的理论,整个人像是被洗了脑,回来时满肚子新想法。1924年回国,1925年8月,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上了北伐的战场。在军营里跑前跑后搞宣传,鼓舞士气,帮着打下武昌这些硬仗,功劳不小。 1926年,北伐军拿下南昌,朱克靖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江西省政府秘书长。他没闲着,借着这个位置推革命,推荐朱德当南昌公安局长,方志敏管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算是为后来的南昌起义铺了路。1927年,他直接参与南昌起义,担任第九军党代表,带着旧部拼了命动员,起义能成有他一份力。可惜,起义没多久就失败了,他在三河坝阻击战里带兵死扛三天三夜,部队散了,他也跟党组织断了线,从此开始了十年的流亡。 南昌起义失败后,起义军南下广东,朱克靖被留下堵追兵。仗打得惨,部队几乎全没了,他趁夜跑出去,逃到广州一看,战友没了,党组织也找不到了。为了躲抓捕,他先跑去北平,躲在岳母家,靠养兔子种菜过日子。后来又化名李竹怡,1928年去了桂林,在师范学校教了两年书,天天提心吊胆怕被特务认出来。1934年,军阀白崇禧看出他是谁,还想拉拢他,他连夜带家人跑了,撂下话:宁肯流浪,也不给军阀卖命。 这十年,他换了五次身份,三次差点被抓,辗转各地教书混口饭吃,但从没放弃找党组织。1935年,他在安徽教书时听说附近有红军活动,连夜跑去山里找,路不好走摔了一身伤,还是没找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他从报纸上看到新四军成立的消息,激动得不行,辞了职把妻儿送回湖南,自己一个人北上。 1937年深秋,他终于到了新四军驻地,衣服破得不成样,手里攥着那张旧党证。叶挺见到他,又高兴又犯愁。朱克靖当年是军级干部,资历太老,新四军刚整编完,位置都定好了,高了怕别人不服,低了又对不起他这十年苦熬。最后商量来商量去,定了让他当政治部顾问兼战地服务团团长,干宣传和民运。朱克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说只要能抗战,干啥都行。 在新四军,他干得起劲儿,跑前线搞宣传,写抗日歌教战士唱,还站着给老百姓讲抗战道理。1940年,他升任联络部部长,负责统战工作。那年7月,陈毅派他去苏北劝说李明扬保持中立,他冒雨跑去谈了好久,帮新四军在黄桥战役里站稳了脚,还建了苏皖根据地。 1941到1944年,他当了苏北参议会副议长和苏中三分区行政专员,管着泰兴、泰州、如皋、靖江这些地方的政权建设。走村串户搞生产,发展经济,把根据地弄得挺扎实。1945年冬,他跟着新四军北上山东,1946年当了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秘书长、联络部部长。他策动国民党将领郝鹏举带部队起义,改编成华中民主联军,他当政治委员,带着宣传队教歌、讲革命,把部队思想弄得更红。 1947年1月,郝鹏举反水,骗朱克靖去开会,一进门就被绑了。押到徐州、苏州,最后送到南京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关起来。敌人又是威胁又是劝,他一点不松口,连水都不喝。1947年10月,他在南京郊外被秘密处决,时年52岁,尸骨都没留下,只在醴陵烈士陵园有个衣冠冢。他这一辈子,像火一样烧了十年流亡,又烧了十年抗战,最后把自己烧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