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亚洲就中国扛住了美国关税战?新加坡老外交官早说过:大家都犯了同一个错。 马凯硕那老头儿几年前就直戳要害——西方激怒了中国这条“龙”,谁都知道龙发威不得了,可亚洲国家偏不抱团。为啥?各有各的小算盘呗。你算你的经济账,我盯我的产业利,谁也不肯为别人多让步。结果呢?特朗普一上台,直接给全球170多个国家“上税”,亚洲这边尤其惨,好几个国家关税加到顶了,网友还盼着东南亚硬气一把,结果越南倒先服软了。 说起来真扎心。咱们近代被列强用大炮轰开国门那会儿,洋布洋火跟潮水似的涌进来,多少老织坊、老窑厂熬不下去?现在越南倒主动敞开门,说是“融入全球化”,可这场景咋这么眼熟?美国货带着关税优势“哐哐”往里冲,越南本土小厂子哪扛得住?说不定过两年,满大街卖的都是美国货,本土产业全成了“陪跑”。 有人可能觉得,越南这是“识时务”。可你细想,美国加税是“公平交易”吗?说白了就是“我打不过你,就用规则压你”。当年咱们为啥能扛住?不光是体量大,更是心里有底——我们有完整的工业链,从螺丝钉到高铁都能造;我们有14亿人的大市场,自产自销都能转起来。越南呢?产业链脆得很,手机组装离不开中国零件,纺织品原料还得从中国进,真被美国“卡脖子”,哭都找不着调。 再看其他东南亚国家,嘴上喊着“团结”,实际比谁跑得都快。泰国忙着跟美国签自贸协定,印尼琢磨着多卖点资源换美元,新加坡更精,两边都不得罪。可结果呢?美国关税大棒一挥,该加的税一分没少,该抢的市场一点没让。你说这不是“各自为战”的苦果是啥?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亚洲要真能拧成一股绳,美国再怎么闹腾也得掂量掂量。可现在呢?每个国家都想着“我多赚一口”,最后反倒是被美国逐个击破。越南放开关税这事儿,看着是“主动”,其实是“无奈”——不放,美国货进不来,自己产业起不来;放了,本土企业遭殃,老百姓买单。这哪是“改姓”?分明是被按在地上“割肉”。 咱们能稳当,靠的不是运气,是教训。当年被欺负怕了,才咬着牙搞工业、建市场、攒底气。现在看别人栽跟头,咱得记着:团结不是口号,是真金白银的利益捆绑;自强不是空话,是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