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新四军三打来安城,日军躲进四合院负隅顽抗,见部队久攻不下,罗炳辉灵机一动:“给炸药包浇上煤油,咱们用火攻!” 1940 年 5 月 29 日凌晨,皖东来安城突然火光冲天。 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站在城东北土坡上,看着日军盘踞的四合院被大火吞没。他冷冷说了句:“小鬼子不是爱烧东西吗?今天让他们自己尝尝!” 罗炳辉在部队里名气很大,战士们都叫他 “神行太保”。这场火攻,成了华中抗战的关键一战。 而这场胜利,其实是罗炳辉带领部队三次激烈战斗的成果。每一次战斗,都充满了智慧与勇气,接下来就带大家回顾这三次传奇战役。 1939 年 9 月,刚成立两个月的新四军第五支队,遇到了大挑战。 驻滁县的 700 多个日伪军,气势汹汹地扑向来安城。罗炳辉知道,这是检验部队实力、打开皖东局面的好机会。 作战会议上,罗炳辉直接拍板:“把伏击圈设在舜山集南的梁庄!日伪军必经之路两边有丘陵,能藏得住人。” 他还亲自带着侦察排去看地形,在公路两边的灌木丛里布置机枪,又在高处安排了迫击炮。 9 月 3 日中午,日伪军果然进了伏击圈。罗炳辉一声令下,机枪、步枪响成一片,手榴弹也不断扔过去。 伪军一下子就乱了,掉头就跑,但日军端着刺刀发起了冲锋。罗炳辉立刻喊:“集中打日军!” 三挺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把日军死死压在公路边的排水沟里。 战斗一直打到黄昏,日军丢下 80 多具尸体,狼狈逃进了来安城。 当天晚上,罗炳辉又派 30 个侦察员化装进城。这些战士拿着短枪,在日伪军驻地扔手榴弹、开枪。 日军以为新四军主力来了,吓得自相残杀,枪声响了一整夜。 第二天一早,日伪军赶紧弃城逃跑,结果在八石山又被新四军伏击,伤亡惨重。 这第一仗,五支队只伤亡 30 多人,却干掉 150 多个日伪军,还缴获了 80 多支步枪,一下子就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 首战的胜利,让日军恼羞成怒,很快便展开了报复行动,1939 年 11 月 21 日,他们又占领了来安城。 这次,日军在城西南八仙山设下埋伏,想把新四军主力一网打尽。 罗炳辉很快看穿了日军的诡计,决定将计就计。他在会上说:“敌人占了城里的大院,但他们不熟悉地形。我们发动老百姓挖地道,来个突然袭击!” 他一边派人联系城里的地下党,组织群众挖地道;一边亲自带着部队在城外佯攻,吸引日军注意。 11 月 23 日晚上,来安城西门外的民房突然倒塌,露出一条直通城里的地道。 新四军战士们顺着地道进城,迅速占领了城墙。与此同时,城外的部队发起总攻,日军前后受敌,只能退到城里的据点。 罗炳辉指挥部队两面夹击,日军死伤惨重,连少佐指挥官都被打死了。 这第二仗,五支队又消灭了 200 多个敌人,再次收复来安城,把日军的嚣张气焰打了下去。 然而,日军仍旧不死心,在半年后,集结了更多兵力,第三次入侵来安城,一场更加激烈的战斗即将打响。 1940 年 5 月,日军纠集了 2000 多人,第三次占领来安城,想趁着夏收抢粮食。 罗炳辉早就做好准备,一边让群众把粮食藏好,一边制定作战计划。 罗炳辉在会上安排:“敌人是临时凑起来的,还没站稳脚跟,这是我们的机会!攻城部队分三路进攻,打援部队埋伏在八石山,绝不能让敌人跑了!” 5 月 28 日晚上,新四军趁着夜色靠近来安城。突击队从下水道潜入城里,打开城门让大部队进城。 可日军退到几处四合院死守。这些四合院围墙又高又厚,日军架起机枪和迫击炮,火力很猛。 新四军没有重武器,几次进攻都没成功,伤亡越来越多。 罗炳辉赶到前线,观察后想出个办法:“给炸药包浇上煤油,再塞些硫磺和破布!” 战士们照做,点燃炸药包扔向四合院。瞬间,大火和爆炸声四起,日军被烧得惨叫着往外跑,结果都被守在外面的新四军解决了。 这场火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日军据点全被烧毁。罗炳辉看着逃跑的敌人,说了句:“小鬼子这次真被‘火化’了!” 这第三仗,新四军消灭200多敌人,缴获大批武器,彻底粉碎了日军的 “扫荡” 计划。 至此,三次战斗的胜利,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更让新四军在皖东站稳了脚跟,也让罗炳辉意识到,巩固根据地建设同样重要。 为建设根据地。他带着部队帮百姓收粮食,建立抗日政府,还组织了民兵队伍。 罗炳辉在群众大会上说:“我们不光要打仗,还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他推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办夜校教百姓识字,还带着战士们开荒种地、办工厂。 在罗炳辉的努力下,淮南路东根据地越来越强,成了华中地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刘少奇来到皖东,称赞罗炳辉:“三打来安城,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更打出了人民战争的力量!” 后来,罗炳辉继续在淮南地区打游击,多次粉碎日伪军的 “扫荡”,为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他发明的 “梅花战术”“麻雀战术”,到现在还被军事专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