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东印度公司:军事实力远超英国军队,规模达20万人,半世纪榨取印度5 亿两白银,印

东印度公司:军事实力远超英国军队,规模达20万人,半世纪榨取印度5 亿两白银,印度不堪忍受发动起义,却被残忍镇压。 1600 年,伦敦商人在王室特许下成立了 “伦敦商人在东印度的贸易公司”,这个后来被简称为 “英国东印度公司” 的组织,以商业之名,开启了对印度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殖民掠夺。 它绝非普通商业机构,而是拥有铸币权、外交权、军队和战争权的 “国中之国”,其在印度的所作所为,堪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最黑暗的注脚。 东印度公司初抵印度时,仅在沿海建立加尔各答、孟买等据点,通过向莫卧儿帝国皇帝进贡欧洲珍奇货物,换取贸易特权。 彼时的印度纺织业发达,棉布、丝绸经公司转手销往欧洲,为股东带来丰厚利润。但随着莫卧儿帝国衰落,公司的野心急剧膨胀。 1757 年普拉西战役成为转折点。东印度公司军队击败孟加拉王公,接管这片富庶之地,开始从贸易商转变为统治者。他们利用印度各邦的矛盾,或扶持傀儡,或直接武力征服,到 18 世纪末已控制印度大部分领土。公司私军规模达 20 万人,远超英国陆军,成为殖民扩张的锋利爪牙。 在孟加拉,公司推行 “柴明达尔制度”,将土地包给承包商,后者对农民征收苛捐杂税,税率从原本的 1/3 飙升至 1/2。 1770 年孟加拉大旱时,公司明知粮食短缺,却趁机囤积居奇,将粮价抬高 10 倍。史料记载,这场饥荒导致 1000 万人饿死,占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公司却通过粮食贸易赚取了数百万英镑。 为满足欧洲工业需求,公司强制农民改种棉花、罂粟,放弃粮食生产。印度传统手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机器生产的英国棉布涌入印度,摧毁了数百万纺织工人的生计。 18 世纪最后 50 年,公司从印度榨取的财富折合 5 亿两白银,这些沾满血泪的资本,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燃料。 公司的统治以高压著称。对于反抗者,常用火刑、炮决等酷刑震慑。1857 年,印度士兵因牛油子弹事件发动起义,章西女王等领袖率领民众奋起反抗。 起义席卷北印度,数万英国侨民和士兵被杀,但最终被英军镇压。英军报复手段极其残忍,仅德里一地就有 2 万人被处决,起义者被绑在炮口轰碎的场景屡见不鲜。 这场起义成为东印度公司的终点。1858 年,英国政府撤销公司,直接管辖印度。但此时的印度已满目疮痍:人口锐减,经济凋敝,传统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正如马克思所言:“他们在印度的统治,是资本主义最野蛮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