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杜特尔特绝对没料到,短短十天时间,菲律宾已成“三分天下” 十天之前,马科斯还在说

杜特尔特绝对没料到,短短十天时间,菲律宾已成“三分天下” 十天之前,马科斯还在说“改革内阁、重建信任”,十天之后,内阁真的解散了,信任没回来,局面倒是被彻底搅碎了。 不是马科斯和杜特尔特谁赢了,而是“第三股势力”硬生生从缝隙里冲了出来——阿基诺家族重新冒头,洪蒂维罗斯直言“我考虑参选总统”,原本只有两强角力的棋盘,变成了三分天下。 这局,不是“下一任总统谁赢”,而是菲律宾这国家的“政治结构”是不是就此变了个样。最大的问题是:局还没收,刀已经出鞘了。 马科斯把自己玩脱了,反对派趁乱杀回来 这事说穿了,马科斯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坑。 中期选举一出来,马科斯阵营失了大半席位,连自己亲信都扛不住,内阁被迫解散,民调直接砸穿底线。他想修补局势,第一反应不是拉新盟友,而是“回头找老搭档”——向杜特尔特示好,妥协求和。 但这头刚转过身,发现第三个人已经站上舞台了。 阿基诺家族杀了回来,洪蒂维罗斯抛出“参选总统”可能性,反对派突然不再是陪跑,而是直接变成了“能夺权”的潜在赢家。 这就不是“政治多样化”了,是明牌告诉你:你们俩打归打,天下不是你们两个说了算了。 反对派不是突然壮大,是等这一刻等了十年 这波反对派能顶上来,不是巧,是长线准备。 你回头看,反对派过去一直在菲律宾政坛边缘徘徊,但没完全掉线。洪蒂维罗斯,一直是参议院的资深人物,和西方保持密切接触,态度亲美但不极端;阿基诺家族更不用说,靠阿基诺二世用命换下老马科斯的光环,在“反家族政治”这张牌上,始终有市场。 这次选举,一举打进参议院核心圈,是他们十年难遇的“天时地利”。 洪蒂维罗斯面对媒体明确表态:“三年后竞选总统是可以考虑的事。” 这句话不是信号,是发令枪,一开口就是定场诗,反对派里头所有有点算盘的政客立马清醒过来:机会来了,该选边站了。 莎拉原本顺风顺水,现在也要打硬仗 按正常节奏,下一任总统多半是莎拉·杜特尔特,她的民调、地方根基、对内稳定形象都具备,加上父亲杜特尔特的政治遗产,只要没重大翻车,她本来是要“平顺继位”的。 但这次变局,让她的顺风变成了逆风。 不是她做错什么,而是她对面的候选人不再是“花瓶”,而是洪蒂维罗斯这种“有资源、有经验、有舆论基础”的狠角色。 而且这个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背后站着阿基诺家族,一旦两者真正合作,就能组成菲律宾政坛久违的“反家族联盟”,拿“打破门阀政治”当口号冲击主流舆论,那威胁就不是选票上的“胶着”,而是意识形态层面的“正当性夺权”。 马杜两家继续斗,舆论却开始厌倦 其实这场戏的逻辑很简单:菲律宾人已经看腻了这俩家族轮流坐庄。杜特尔特上去搞铁腕,马科斯回来谈改革,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转来转去就那么点人。 特别是这次中期选举,小马科斯和杜特尔特撕得太难看,舆论热度再高,观众也累了。 马科斯公开解散内阁,承认错误,这不是“政治负责”,是信心塌方。你自己都觉得干不下去了,谁还能继续投你一票? 而这时候,洪蒂维罗斯代表的“第三极”形象就特别吃香。 她不是传统门阀,却有参政经验;她不是地方派系,却有议会根基;她不是反美,却也不盲从。就这个定位,恰好对上了“既厌倦旧人又不想冒险”的菲律宾中产和年轻选民心理。 菲律宾这次变天,美国最焦虑 你要问这局谁最焦虑?还真不是杜特尔特,而是美国。 马科斯是美方选中的棋子。这两年搞军演、签协议、开基地、搞海上联合巡逻,几乎所有动作都是在“拉美制华”的棋局上配合动作。 但这颗棋子现在出了问题。内阁散了,舆论崩了,民意跑了,反对派突然起了。这时候你再从华盛顿望过去,会发现你在菲设的所有点位,都在“政局不稳”的阴影下。 更要命的是,洪蒂维罗斯这类亲美精英,并不等于“亲美听话”。她在南海问题上主张强硬,和美方利益不完全一致。一旦她上台,就会变成“亲美而不可控”的复杂变量。 美方之前靠杜特尔特搞不成协议,换了马科斯搞合作;现在马科斯岌岌可危,下一步又要调整方针。但问题是:你调整得了吗?你还能找到第三个“说合作就合作”的人吗? 反对派会不会成局?就看能不能压住阿基诺牌打团体战 反对派虽然声势上来了,但也不是没有问题。他们最根本的麻烦,是没人能一锤定音。 洪蒂维罗斯虽有经验,但资历、资源、号召力还不够压全场;阿基诺家族历史够响,但家族成员分散,影响力集中在“怀旧”层面。 两者如果真能拧成一股绳,做到一个当面、一家做后勤,那还真能打一场大仗。 但如果各玩各的,彼此抢戏、内部窝斗,那就还是回到菲律宾反对派过去一贯的老问题:松、散、杂,一上战场就散架。 结语:三分天下的菲律宾,走向的不是稳定,而是重新洗牌 这场政局重构才刚开始,莎拉的胜券不稳,马科斯的回旋余地极小,反对派的整合能否成局还是未知数。但局势已经清楚: 菲律宾已经不是两强对撞的局了,是真正进入了“三角博弈”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