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12州遇袭,俄两大军区主力投入战场,要夺取基辅“东大门”
战争到了这个阶段,已经不是谁先进了几公里、谁炸掉了几个仓库那么简单了。你得看节奏,看谁在控制局势的走向,看谁还能撑得住精力、兵力和脸面。 现在的局势,说白了,不是“乌克兰反攻了”,也不是“俄罗斯开大了”,而是双双都没退,互相逼着对方翻底牌。 俄乌谈不拢这事,本来没人抱多大希望。普京没兴趣搭理西方那些所谓“和谈平台”,泽连斯基嘴上喊着和平,其实刚拿完北约军援,转身就把无人机塞进俄境内。这仗打的,根本不是为和平,而是为“谁先认怂”。 结果,一边是乌克兰一天扔几百架无人机飞进俄罗斯12个州,打得莫斯科三大机场接连关门,图拉、奥廖尔的军工厂冒烟;一边是俄军两大军区主力调过来,空降旅、摩步师、海兵团全上线,一口气冲向苏梅,直奔基辅的门槛。 你说这局面像不像两个掐架的人,都不肯先松手,一个照脸招呼,一个憋着腰眼蓄力,谁先眨眼谁就输了。 但别被乌克兰这一通无人机骚扰给迷了眼。 对,485架无人机同时撒出去,俄军就算拦下来大部分,也拦不住那股“本土不安全”的舆论洪水。这事打在脸上不是炸点,而是面子。尤其在莫斯科,炸得不大,但消息传得很快。 机场关了,手机信号没了,哪怕只是为干扰无人机信号,也够老百姓烦一阵子的。这时候再配合上乌克兰方面精准放出的消息:“图拉军工厂被命中”、“奥廖尔半导体厂受损”,俄罗斯人心里哪能不堵? 但你真以为这种打法能逼普京就范?别忘了,美国在中东都被胡塞武装 逼着停火了,但俄罗斯不是美国。 美国能拍拍屁股走人,俄罗斯这仗一松口,就不是撤军的问题,是政权和国家整体安全的问题。别看普京平时沉得住气,但他心里清楚得很:乌克兰要真打成了样子,背后的西方下一步是掏空俄罗斯,不是谈条件。 所以普京赌的,不是胜负,是时间。是西方的耐心和乌克兰的续航。 这时候俄军一把兵力砸向苏梅,信号已经够明确了。 你看清楚这支部队的成色:东部军区的独立83空降旅,列宁格勒军区的18师、72师,还有总部直属的5个摩步团,再加海军陆战队的177海兵团。这种编制,一般是用来打关键城市的,不是用来“加固防线”的。 目标说得也够直白——苏梅。它不是个随便选出来的地名,它是基辅东边200公里的卡点,一旦拿下,不光是给俄罗斯多了层缓冲,更重要的是给俄军打开了第二个进京的跳板。 2022年那一拨“突袭基辅”没打成,说白了是后勤拉垮了。这次从库尔斯克直插苏梅,再打到基辅,不用再翻越白俄罗斯的地界,也不用绕远路,这就是一个可控补给、可持续推进的新路线。 换句话说,这不是“围点打援”的小动作,这是直接撕开一道战略口子,看乌克兰敢不敢赌命去挡。 而乌军现在赌不起。 一边打本土无人机战术消耗俄军,一边还得兼顾南线赫尔松、东线顿涅茨克、北线哈尔科夫……你再看他们现在连顿巴斯都守得岌岌可危,还哪有余力全线调兵来守苏梅? 这才是俄罗斯选这条线的高明之处——你想守得住,就得全局崩溃;你不守,我就顺路敲你家门。 所以别再把战争看成一条“占地盘”的直线了,现在比的是“谁能撑下节奏不垮”,是你打我本土我不慌,我打你防线你顶不住,那下一轮和谈谁才坐主位? 说白了,俄军进攻苏梅,不是为了抢块地,而是为了抢主动权。他要的是一个能写进战后协议、写进新安全格局的筹码。 而乌克兰的无人机袭扰,看着热闹,但撑不出全局。你真以为几千块钱一架的无人机能拖死俄罗斯?能,但得看你有多少架、多少年、多少人能天天组装、天天扔。这不是烧对方的钱,是也在烧自己的命。 更何况,俄罗斯不是没反应。这几个月下来,他们的防空系统已经不是一开始那么“被动迎击”了,现在是主动干扰、信号压制、信息封锁一整套。别小看那“机场关闭几小时”这种事,这不叫失败,这叫控节奏。 而在苏梅,俄军不光靠的是兵力密度,更关键是补给线的可控性。 从库尔斯克直接供线,意味着这条线不像以前那样“打一公里靠天吃饭”,而是真正能日拱一卒推进。你想拖我?拖不起。你想绕袭?没机会。你想谈?可以,先看看你还剩几条防线。 别忘了,战争的本质就是一种“极限逼迫”——谁先绷不住,谁就输。 而现在,乌克兰在兵力配置、资源消耗、国际舆论上都已快到极限,能依赖的也就剩下一波一波的军援和无人机群战术。而俄罗斯呢?它虽然表面上捱了几下骚扰,但主线推进没乱,一旦苏梅拿下,那下一个问题就是:基辅准备好了吗? 这时候谁还在谈“俄军被拖死”、“乌军打到了俄心脏”,你就可以明说——你在听宣发词,不是在看战场图。 真战场上,已经不是谁赢谁输的问题了,而是谁撑到最后一刻。 苏梅,就是那最后一根神经。谁敢碰,谁就得赌到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