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自愿销毁浓缩铀,放弃支持俄罗斯,换取美国解除制裁! 伊朗最近可能是急坏了,不去俄罗斯阅兵,印巴冲突时,访问印度。2015年时,撕毁东方大单的赔偿只字不提。 伊朗这一连串的变化并不是孤立发生的。事实上,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自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重新实施全面制裁以来,伊朗经济遭遇严重打击。 通货膨胀飙升,货币大幅贬值,人民生活负担沉重,石油出口也被严重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朗国内对改善国际关系、缓解制裁的呼声越来越高。 此次伊朗突然向美国示好,摆出一副愿意妥协、愿意重新坐回谈判桌的姿态,很明显是希望换取美国解除制裁,至少也能换来一些经济层面的松动。 然而许多分析认为,伊朗一贯在关键时刻做出反常决定,导致自身陷入困境。这一次是否又是一次“战略误判”? 早些年,美国处于全球霸权的高峰期,伊朗选择强硬对抗;而如今,美国国内问题不断、全球影响力被认为有所下降,伊朗反倒开始主动向其靠拢。 这样的外交节奏和判断逻辑,让人很难不产生疑问:伊朗在做这些决策时,是出于深思熟虑的战略规划,还是一时的被动应变? 除了核问题和对美关系,伊朗与东方大国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出现过剧烈波动。 比如2015年时,伊朗曾与某东方大国签署一项大规模能源与基础设施合作协议,后来却突然单方面撕毁了协议,连基本的赔偿问题都没有妥善处理。 现在,伊朗急于寻求突破制裁的出口,这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它是否愿意也有能力真正改变过去那种不确定的政策风格。 对美国来说,是否相信伊朗这次“弃核换缓和”的承诺,也还远未定论。 特朗普政府虽然表态支持外交解决伊核问题,但在具体操作上显得非常谨慎,毕竟伊朗此前的“前科”太多,谁也不愿意轻易再被放鸽子。 眼下的伊朗,正在走一条非常艰难的外交道路。一方面,它需要展现出更多诚意和可信度来打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另一方面,它也不能完全割裂与俄罗斯等传统盟友的关系,否则可能失去另一种国际支撑。 在大国博弈与地区局势复杂交织的环境下,伊朗若想真正改善国际处境,光靠几句承诺显然是不够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