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泪目!核弹专家魏世杰夫妻都是搞核弹的,可能是受辐射影响,儿子智力低下,女儿精神病,他83岁,还要照顾两个残疾孩子...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山东即墨出生的魏世杰今年八十三岁了。 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给四十六岁的女儿准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片。 药片必须放在蓝色塑料盒的第三个格子,倒水时水位线要刚好淹没杯底的印花。 等女儿吃完药,他还要给五十二岁的儿子整理弄皱的衣领. 这个先天的智力低下中年人至今分不清衬衫的正反。 时间倒退六十年,这个场景谁都想不到。 那时的魏世杰是山东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和现在年轻人追星差不多,二十出头的他整天捧着《居里夫人传》不撒手。 1964年夏天,系主任突然把两个学生叫到办公室,说要调他们去"九院"工作。 那时候没人知道九院是干什么的,老师只说"这是国际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 青海金银滩的221基地,地图上根本找不着。 魏世杰跟着拉物资的卡车颠了三天三夜,下车时满眼都是黄沙和铁皮房。 基地里挂着的标语写着"献了青春献终身",食堂墙上刷着"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直到看见写着"产品"代号的保密文件,他才明白自己参与的是造原子弹。 炸药研究室的工作比挖煤还危险。 魏世杰至今记得1968年冬天那次事故: 隔壁车间突然传来闷响,等他冲过去时,四米高的水泥墙碎得像饼干渣。 四个同事的遗体只能用铁锹往塑料袋里装,最完整的遗物是半块烧焦的怀表。 那表的主人和他同岁,上个月刚收到家里寄来的结婚照。 他在这片戈壁滩上经历了两次恋爱。 第一次是跟同批分来的女技术员,姑娘爱在实验间隙哼《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两人约好等国庆节打结婚报告。 结果一次中子辐射泄露,未婚妻的脊椎骨被烧得像蜂窝煤,在医院躺了两个月就没了。 第二次遇见现在的妻子是在锅炉房,姑娘给他多打了半勺白菜炖粉条,后来才知道这是基地里不成文的规矩——搞炸药研究的能多分点油水。 1981年接到母亲病危电报时,魏世杰已经在戈壁滩蹲了十七年。 儿子魏刚送回山东老家时才三岁,等再见面已经是十四岁的傻大个。 这孩子吃饭总把筷子插鼻孔里,见着穿白大褂的就躲。 女儿魏海燕更让人揪心,初中班主任打电话来说孩子在课堂上突然尖叫,非说黑板上的几何图形要爬出来咬人。 青岛的冬天阴冷刺骨,魏世杰骑着二八自行车跑遍了全市医院。 精神科大夫拿着脑部CT直摇头,儿科专家翻着泛黄的病历本叹气。 最难受的是1999年除夕夜,老伴突然抄起菜刀要抹脖子,嘴里念叨着"我走了你们爷仨好过点"。 刚把血淋淋的手腕包扎好,邻居又拍门喊"你闺女吞了整瓶安定片"。 那些年社区居委会的人常见他跑医院。 早上八点给精神卫生中心送饭,十点赶去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儿子,下午还得盯着出版社校对书稿。 他给女儿设计的吃药流程比实验室操作规范还细致: 先开左边第三个抽屉取药盒,必须用印着牡丹花的玻璃杯,喝完水要把杯子倒扣在窗台上晾着。 2010年出版的自传《禁地青春》卖了不到五千册,倒是改编的电视剧《青海花儿》在央视播了。 有记者来采访,问他这辈子最后悔什么,老头摸着书架上落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论文集说:"该给孩子们做婚前检查的。" 这话说了半截又咽回去,改口说比起炸没了的同事,自己好歹儿女双全。 去年老伴走了,家里剩下三口人相依为命。 社区给办了特困补助,街道派了志愿者每周来帮忙打扫。 儿子现在能自己系鞋带了,女儿发病次数从每月四次减到两次。 老头最近在公证处立了遗嘱,两套小房子留给儿女,存款买了信托基金,还托付老同事将来帮忙照看。 每天下午四点,魏世杰雷打不动要写两个小时。 泛黄的稿纸上爬满歪歪扭扭的字,写的是核聚变原理和量子力学入门。 有出版社编辑劝他写点家长里短肯定畅销,他摆摆手说:"那些爆炸参数现在能公开了,得抓紧记下来。" 窗台上摆着他养了十年的虎皮兰,叶片上还沾着女儿上次发病时摔碎的药沫。 对此您怎么看呢? 主要信源:(北京日报——为国隐姓埋名26年,核弹专家“与苦难握手言和”撑起整个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