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9年,敌人让杨钦典,屠杀掉白公馆剩下的19名地下党员,这时,一个地下党员说

1949年,敌人让杨钦典,屠杀掉白公馆剩下的19名地下党员,这时,一个地下党员说:“你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把我们放了吧!” 1949年11月27日,重庆上空阴云密布。歌乐山白公馆的围墙内,解放军的炮声由远及近,震得墙上的灰尘簌簌落下。监舍里,剩下的19名地下党员静静等待着命运的审判。他们知道,国民党反动派已经丧心病狂,在退守台湾前下令处决所有关押的地下党人。 值班室里,杨钦典握着枪的手微微发抖。这位河南郾城县人,如今是白公馆的看守,肩负着处决这最后19名地下党员的任务。此刻,他的同事李育生因烟瘾发作,撂下一句"你一个人先解决着,我去抽下烟就回来",便匆匆离开了监舍。 杨钦典站在空荡的走廊上,回想起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当年他不过是个为填饱肚子的农家子弟,躲避上前线而选择加入胡宗南的教导团。后来机缘巧合下,他先后担任过蒋介石、宋子文等国民党大佬的警卫兵,最终被戴笠提拔为少尉排长,派到这座关押"政治犯"的白公馆。 "同志们,我们就要胜利了,战友们会为我们报仇的!"监舍内突然传来一阵高昂的声音,接着是《国际歌》的歌声。杨钦典透过铁窗望去,那些将被处决的共产党人不但没有恐惧,反而个个视死如归,高昂着头颅。 这一幕让杨钦典想起了那些日子里,宋绮云、许晓轩等共产党人对他说过的话。他们看出杨钦典与其他特务不同,会在值班时适当延长放风时间,对犯人们相互聊天、传纸条也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些共产党人向他灌输革命思想,让他慢慢认清了国民党的腐败本质。 "老杨,听到大炮的声音了吗?你们的长官全部逃跑了,你又何必当他们的炮灰呢?"罗广斌的声音打断了杨钦典的思绪。透过铁窗,罗广斌直视着他的眼睛,"放了我们,给自己留条后路吧!" 杨钦典站在原地,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他想起了不久前亲眼目睹的一幕:年仅八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被特务杀害时,手里还紧紧握着半截铅笔。杨钦典虽然没有亲手行凶,但这个画面却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梦魇,每个深夜都让他从噩梦中惊醒。 "我们都会为你作证,如果我们不死,你是有大功的,组织不会追究你曾经犯下的罪过的!"罗广斌趁热打铁,再次喊道。 外面的炮声越来越近,杨钦典知道,重庆城破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监舍里的歌声依然高亢,十九双眼睛望着他,既是等待,也是考验。此刻,杨钦典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他的一个决定,将改变十九条生命的命运,也将决定他自己余生的走向。 杨钦典最终打开了牢门,十九名地下党员获得了生机。这个决定,不仅仅是十九条生命的转折点,更是杨钦典一生的分水岭。 当牢门打开的那一刻,杨钦典脑海中却浮现出另一个场景。那是在松林坡,他奉命参与处决宋绮云一家。面对年仅九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杨钦典颤抖着掐住了孩子的脖子,但终究心软了。上司随即大骂他,命令另一名特务从背后用刺刀刺进了小萝卜头的脊梁。那天回去后,杨钦典没有感到丝毫轻松,反而噩梦连连,总是梦见小萝卜头手握半截铅笔的惨死模样。 1949年11月27日的决定,或许也是他对那次行为的一种补偿。当牢门打开,十九名地下党员从黑暗中走出,杨钦典知道自己已经回不了头。 重庆解放的第二天,杨钦典没有逃跑,而是主动前往登记自首。他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也提到了放走十九名地下党员的事情。在罗广斌等幸存者的证明下,新中国政府展现了宽大精神,给了杨钦典一些路费,让他回到河南老家务农,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静生活。 然而历史并没有就此翻篇。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十九名被杨钦典救下的地下党员全部被"审查"。有关部门要求杨钦典配合指认这些人的所谓"政治问题",但他拒绝了,坚持不说假话。与此同时,杨钦典参与杀害小萝卜头的事情被重新翻出,加上有人对他放走地下党员的行为心怀嫉恨,最终杨钦典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 在监狱的铁窗下,杨钦典并未怨恨命运的不公。他始终认为,这是对自己曾经犯下罪行的应有惩罚。那段岁月里,他时常想起小萝卜头的脸庞,想起那十九个获救的共产党人,在心中默默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得到真正的救赎。 转机出现在1982年。随着"文革"结束,那十九名被救者或他们的家属纷纷站出来,到法院为杨钦典作证申诉。终于,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撤销了原判决,宣布对杨钦典不予追究。在狱中度过了十余年后,杨钦典终于重获自由,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