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四川成都,一女子和闺蜜外出吃烧烤,她们点了4样菜品,外加2瓶饮料,一共214元。

四川成都,一女子和闺蜜外出吃烧烤,她们点了4样菜品,外加2瓶饮料,一共214元。没想到结账时,女子竟然发现不仅被收取了餐位费,还收了15块钱的燃气费!女子气不过,决定讨个说法。   夜幕降临的成都街头,派出所里的灯光依然明亮。敏智和她的闺蜜坐在接待室里,向值班民警讲述着刚才在烧烤店发生的一切。谁能想到,原本平静的一顿夜宵,会因为一张小票上的"燃气费"而闹到派出所。

事情要从两个小时前说起。那时候刚过晚上八点,敏智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连续加班的疲惫让她迫切需要找个地方放松一下。她拿起手机,给闺蜜发了条消息:"今晚一起吃烧烤吗?"闺蜜很快回复同意,约定在距离公司不远的那家烧烤店碰面。

这家烧烤店开在一条热闹的小吃街上,店面不大不小,生意一直不错。两人选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服务员很快送来了菜单。敏智和闺蜜商量着点了几样店里的特色烤品:烤羊肉串、烤五花肉、烤生蚝和烤韭菜,又要了两瓶饮料。

服务员收走菜单时,特意推荐了几样店里新上的特色烤品,但被敏智婉言谢绝了。她注意到今天的服务员似乎格外热情,不仅主动帮忙调整了座位的方向,还特意把餐具摆放得整整齐齐。

烧烤店里人声鼎沸,烤架上的食材发出"滋滋"的声响,混合着各种调料的香气。陆续端上来的烤串香气四溢,两人边吃边聊,气氛轻松愉快。期间,服务员来添了几次炭火,每次都会询问是否需要加菜或者帮忙翻面。

就在这时,邻桌的一对情侣在结账时发生了小争执。敏智隐约听到他们在讨论账单金额的问题,但当时并没有太在意。服务员走过来例行询问是否需要加菜时,敏智示意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准备结账。

服务员很快打印出了账单。当敏智拿起小票准备扫码支付时,她愣住了。账单显示总金额214元,其中除了点的4样烤品和2瓶饮料外,还包括两项附加费用。一项是餐位费,这在成都的餐饮店比较常见,但另一项"燃气费15元"却让她感到困惑。

"为什么要收燃气费?"敏智指着小票上这一项问服务员。服务员解释说这是店里的统一收费标准,因为最近燃气价格上涨,每桌都会收取这笔费用。这个解释显然无法让敏智接受,她和闺蜜开始质疑这种收费的合理性。

现场的气氛开始变得紧张。服务员的态度也从之前的热情转为公事公办,重复着"这是店里规定"的说辞。周围几桌的食客也都投来好奇的目光,有人开始翻看自己之前的消费小票,还有人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就这样,原本愉快的夜宵局因为这15元钱的燃气费,走向了意想不到的方向。敏智和闺蜜决定,必须要讨个说法。   面对这笔莫名其妙的燃气费,敏智和闺蜜坚持要求店方作出合理解释。店员见状叫来了店长,店长表示这是最近新增的收费项目,因为燃气成本上涨,店里不得不将部分成本转嫁给顾客。

"如果燃气费要单独收费,为什么不提前告知顾客?"敏智指着店内的价目表说道。价目表上清清楚楚地标注着各类烧烤的价格,却没有任何关于燃气费的说明。店长解释说,收银台旁边贴着相关告示,但当敏智走过去查看时,只在角落里发现了一张小小的告示,上面用不起眼的字体写着"本店收取燃气服务费"。

这时,隔壁桌的几位顾客也加入了讨论。有人说自己在别的烧烤店从未遇到过收取燃气费的情况,也有人认为商家应该将各项费用都清晰地告知消费者。整个烧烤店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其他食客纷纷放下筷子,关注起这场争执。

店长的态度开始变得强硬,表示除了燃气费,他们还收取一次性餐具费用,这都是明码标价的。这番话更是激起了敏智和闺蜜的不满。"那明天是不是还要收取空调费、照明费?"闺蜜忍不住质问道。

眼看双方谈不拢,敏智拿出手机拨打了110。很快,两名民警来到现场了解情况。民警询问了双方的说法,并仔细查看了店内的价目表和收费告示。对于烧烤店收取燃气费的做法,民警也表示这种收费方式确实不太合理。

在民警的协调下,店长最终同意退还这笔燃气费。但这个结果并没有让敏智感到满意。她认为,这种收费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强制消费,如果今天不追究,以后可能会出现更多莫名其妙的收费项目。

民警表示,针对这种情况,他们没有直接处罚的权限,建议敏智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不过,考虑到投诉程序可能比较繁琐,加上时间已经不早,敏智和闺蜜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退费的处理结果。

这起因为15元燃气费引发的纠纷,反映出当前餐饮行业收费混乱的现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有义务将收费项目明确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在知情的情况下作出消费选择。而价格法也明确规定,经营者必须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未予标明的费用。

最后,敏智和闺蜜离开烧烤店时已经是深夜。这顿本应轻松愉快的夜宵,因为一张小票上的15元燃气费,变成了一堂生动的消费维权课。这也提醒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留意自己的消费权益是否得到了应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