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网上有人说,发动机中国有,但就是不造;光刻机中国有,就是不造。之所以进口,目的就

网上有人说,发动机中国有,但就是不造;光刻机中国有,就是不造。之所以进口,目的就给美西方赏饭吃,让美西方在吃饭这种头等大事上依赖中国,等到将来某一天中国突然不高兴了,就不赏饭了,饿死美西方! 网友这话感觉好像中国在玩“钓鱼执法”似的,故意不造发动机和光刻机,等着哪天断供饿死美西方。但您要真这么想,可就把技术发展当成小孩过家家了。咱先把话撂这儿,中国真要卡脖子,早就在稀土、光伏这些领域把西方按在地上摩擦了,犯不着在发动机和光刻机这种自己还没完全吃透的领域玩心眼。 先说发动机。中国确实有“玉龙”涡轴发动机,AES100民用型号都拿到适航证了,装在直升机上能上天。可您知道民航大飞机用的涡扇发动机啥情况吗?国产CJ-1000A还在试飞,而波音787用的GE90发动机单台推力超过50吨,可靠性达到“每百万飞行小时故障次数低于0.1”。这就好比您刚学会骑自行车,人家都开上高铁了,您说航空公司敢不敢把几百号人的性命押在国产发动机上?更别说维护成本——国产发动机大修周期可能只有进口货的一半,航空公司一算账,宁愿多花点钱买省心。 再看光刻机。上海微电子的DUV光刻机确实能造65nm芯片,哈工大也攻克了EUV光源技术。但您知道ASML的EUV光刻机啥水平吗?人家能造2nm芯片,一台机器1.2亿欧元,相当于8000多辆特斯拉Model3。而且光刻机有10万多个零部件,德国蔡司的镜头、美国Cymer的光源、日本的精密轴承,少了任何一个都玩不转。咱国内企业就算能仿造出七成零件,剩下三成关键部件还得看人家脸色。 这里面还有个时间差的问题。美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ASML光研发EUV光刻机就砸了60亿欧元。咱国家虽然现在有钱了,但技术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就说涡扇发动机的单晶叶片,人家用定向凝固技术能让金属晶粒排列得跟钢筋似的,咱刚开始用3D打印,良品率差了一大截。 有人可能会说,那中国为啥不集中力量攻关?您当国家没这么干吗?“两机专项”砸了几百亿,“中国制造2025”把半导体列为重点。但技术突破不是买彩票,不是说投钱就能中大奖。就像EUV光刻机的反射镜,要求平整度误差不超过0.3纳米,相当于把北京到上海的铁轨铺得高低差不超过1毫米。这种精度,咱国内机床厂就算把吃奶的劲儿使出来,也得好几年才能追上。 还有个现实问题:市场不等人。中芯国际要生产14nm芯片,等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黄花菜都凉了。人家台积电3nm都量产了,您说中芯国际能不买ASML的设备吗? 所以说,中国进口发动机和光刻机,根本不是为了赏饭吃,而是现阶段技术、成本、市场综合作用的结果。就像小孩学走路,得先爬稳了再学走,走稳了再学跑。咱现在能造自行车,不代表就能造高铁;能造65nm光刻机,不代表就能造EUV。但假以时日,等咱把技术吃透了,产业链理顺了,自然会把进口替换掉。到那时候,不是咱不赏饭,而是人家想吃咱这口饭,还得看咱脸色呢。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