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5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土地承包再延30年,好还是不好? 这个消息一出来,农

25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土地承包再延30年,好还是不好? 这个消息一出来,农村的老少爷们儿都炸开了锅。有人拍手叫好,说这下心里踏实了;也有人犯嘀咕,担心这政策到底能不能带来实惠。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多延30年,影响的可不是一家一户的事儿。 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说,土地承包期延长意味着更稳定的预期。以前总担心哪天土地要调整,不敢往地里投钱,怕打了水漂。现在政策明确了,大家伙儿可以放心大胆地修水渠、买农机,甚至搞点经济作物。隔壁老王家去年就犹豫要不要承包邻村的地种葡萄,现在政策落地,他立马签了合同,说这回能甩开膀子干了。 年轻人想法不一样。村里不少后生早就不想种地,宁愿进城打工。土地承包延长30年,他们更关心的是能不能把地流转出去,或者干脆退出承包权换点现钱。二柱子在县城送外卖,家里五亩地荒着长草,他说:“要是能一次性把地租出去30年,拿笔钱在城里付个首付,比守着几亩薄田强多了。” 也有老人担心,延包之后土地更难流动。老李头家三个儿子,两个在城里安了家,剩下一个种地根本忙不过来。他愁的是:“地又不能分,将来谁种?荒着可惜,租出去又怕收不回来。”这种情况在空心化严重的村子特别常见,政策虽好,但具体咋落实还得看各村的情况。 从大方向看,土地延包有利于农业长期投入。种果树、搞大棚这些事儿,没个十年八年见不着效益。现在企业敢下乡投资了,合作社也能放心扩大规模。张家庄的草莓合作社就是因为早先土地快到期,一直不敢扩建大棚,今年终于能放开手脚干。 不过问题也不少。有些地方二轮承包时就没搞公平,现在延包30年,遗留的矛盾可能更难解决。村西头的刘家和赵家为地界吵了十几年,这次重新确权,两家人又杠上了。还有外嫁女、进城户这些特殊群体的权益怎么保障,都是绕不开的难题。 土地政策牵一发动全身。延包30年给了农民定心丸,但光有时间不够,关键得看配套措施跟不跟上。比如流转机制能不能更灵活?抛荒地能不能盘活?这些事儿解决好了,政策红利才能真正落到农民口袋里。 各位乡亲们,你们那儿的土地延包工作开始了吗?家里人对这事儿是咋盘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