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6年,马家军要枪毙一个12岁的小红军。谁料,小红军说:“你们用大刀砍死我吧

1936年,马家军要枪毙一个12岁的小红军。谁料,小红军说:“你们用大刀砍死我吧,留下一颗子弹打日本人!”就是这句话,竟然保住了小红军的命。

在1936年的一个日子里,红军的长征路过了一个偏远的山村。村子里,一位名叫张金龙的12岁小男孩生活在这里。他的家境贫困,从小就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战争的频繁爆发让这个小村庄常常陷入饥荒。他的父母为了让他吃饱,把仅剩的粮食都留给了他。然而,这样的牺牲最终导致他们被饿死,留下张金龙成为一个孤儿。但即便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村里的邻居们还是尽力帮助他,让他慢慢长大。

红军的到来给了张金龙新的生机。红军士兵看到他的困境,给了他一些粮食。张金龙被这份善良深深打动,他决定加入红军,想要为了更大的事业去战斗。他跪在地上,向红军士兵表达了加入红军的强烈愿望。尽管士兵们担心他年纪太小,面对艰苦的长征路途会吃不消,但最终被他的决心和勇气所打动,同意让他加入。

张金龙在红军中很快就显示出了他的勤奋和乐观精神。他总是积极参与各项工作,无论多么辛苦,都从不抱怨。他的存在给同伴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鼓舞。然而,在一次与敌军的遭遇战中,张金龙不幸被击中,并从山崖上滚落,失去了意识。

在那个风吹草动的晨曦中,张金龙被马家军的士兵们发现了。他躺在地上,衣衫褴褛,身上的伤口还未完全愈合。马家军的士兵们围了过来,他们的面容严峻,枪口对准了这个年仅12岁的小红军。气氛紧张,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死亡的味道。

马家军的一个军官走到了张金龙的面前。他低头看着这个小小的身影,冷冷地下达了枪决的命令。士兵们调整了枪口的方向,准备执行命令。就在这一刻,张金龙艰难地抬起头,他的眼神坚定,声音虽然微弱,却充满了力量:“你们用大刀砍死我吧,留下一颗子弹打日本人!”

这句话在静谧的晨风中回响,马家军的士兵们彼此对视,脸上的表情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军官的眉头紧锁,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转向他的士兵们,命令他们放下枪。士兵们虽然疑惑,但还是服从了命令。

接着,一个身材高大的士兵走到张金龙的身边,轻轻地把他扶起来。他用粗糙的手掌拍了拍张金龙的背,然后递给他一瓶水。张金龙接过水,小心翼翼地喝了几口,脸上露出一丝感激的表情。

那位军官又走了过来,仔细地打量着张金龙。他问:“你为什么要加入红军?”张金龙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军官,回答:“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打败侵略者。”军官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转身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金龙在马家军的营地里得到了照顾。他的伤口逐渐恢复,身体也渐渐康复。马家军的士兵们虽然对他持有戒心,但也对这个年轻的小红军表示了一定的尊重。他们时不时地会给他一些食物,偶尔还会与他交谈几句。

在那个清凉的夜晚,张金龙坐在篝火旁,与一位马家军士兵分享着微弱的温暖。士兵递给他一根烤土豆,问他是否真的不怕死。张金龙淡淡地回答,表达了他为了正义和国家而无畏生死的决心。士兵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似乎在理解和尊重张金龙的勇气。

就在这时,土匪头子闯进来,粗鲁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他看着张金龙,不屑地说:“我不和你瞎掰扯!”他命令手下直接结束张金龙的生命。士兵们犹豫了一瞬,但还是服从命令,将枪口对准了张金龙。

在这危急的时刻,张金龙突然大声说道:“且慢!我不怕死,但我要提个要求!”土匪头子停下来,以为张金龙在乞求饶命。他冷漠地说:“有什么要求快点说,别啰嗦!”张金龙回答:“你们用大刀砍死我吧,这样还能节省一颗子弹打日本人!”

这番话让土匪头子为之震动。他盯着张金龙,眼眶竟然泛起了一丝热泪。土匪头子用手狠狠抹了一下眼睛,然后挥了挥手中的马鞭,下达了出人意料的命令:“放过他,我们走!”在离开之前,他还抛给张金龙几枚大洋。

张金龙惊讶地看着他们离去,不明白这些匪徒为何突然改变主意。他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得知红军已经到达陕北,并决定前往那里会合。

这段经历后来被军旅作家胡世宗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发掘出来,才得以为世人所知。张金龙坚定的抗日决心和信念让人感动。他的故事成为了一个象征,展示了在抗战年代,无数像他一样的士兵,面对残酷的敌人,他们无畏、奋不顾身,英勇作战。正是这些英雄们的牺牲和奋斗,为我们今天的和平岁月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