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0年,路边一战士吃炒花生,降边嘉措闻香央求,能不能给我一小把?战士抬头看他

1950年,路边一战士吃炒花生,降边嘉措闻香央求,能不能给我一小把?战士抬头看他。降边又说,一两颗也行。战士说,来,摊开手,把花生全给了他。从此,12岁的降边用一辈子追随两个“英雄”。

1950年,那可是新中国刚翻篇儿,啥都得从头来的年头。边疆那块儿还跟坐过山车似的,晃悠得人心惶惶。好在解放军大哥们来了,那叫一个及时雨,给那片地界儿浇上了希望的小绿苗,安宁也跟着扎根了。都说“人心所向,老天爷都看着呢”,金珠玛米,就是咱解放军大哥,用实际行动在那片儿混了个脸熟,老百姓们那是又爱又尊敬。

话说回来,那时候降边嘉措还是个十二岁的小屁孩,正溜溜达达在山路上晃荡呢。突然,鼻子一吸,哎哟,一股子香得能让人流哈喇子的味儿。他顺着味儿就找过去了,一看,路边儿蹲着一解放军小哥,正悠哉游哉地嚼炒花生呢。降边嘉措那小眼睛瞪得圆溜溜的,盯着人家手里的花生,喉咙里咕噜咕噜直咽口水。最后,小家伙一咬牙一跺脚,壮着胆子开了口:“大哥,能不能赏我几颗尝尝鲜?”战士瞅了他一眼,跟没事人一样,往旁边挪了挪身子。降边嘉措不死心,小声嘀咕:“给一两颗呗……”

战士一听,咧嘴笑了,大白牙一闪一闪的,说:“来,把手摊开。”接着,他把手里的一把花生全塞给了降边嘉措。拍了拍衣袖,战士潇洒地转身就走,留下一句:“这可是炒花生,香得很嘞!”

就这么一小把花生,却在降边嘉措心里头点了一把火,种下了一颗种子。一到家,他就跟老妈炫耀,说自己碰到了“大好人”。老妈听了,笑着揉揉他的脑袋,说:“那是金珠玛米,老帮我们了,你也去当兵咋样?”于是,这位愣头愣脑的小子,一脚迈进了找英雄的大道。他开始捣鼓起藏汉双语,翻译书啊,传播文化啥的;还跟着部队满山遍野地跑,愣是把敦煌艺术和格萨尔史诗带到了犄角旮旯。他这一辈子啊,就是把英雄这俩字儿给活明白了——英雄不光得有把子力气,心里头的信念那才叫真章儿。

过了老鼻子年,一提降边嘉措,大伙儿立马就想起了那把让他转运的炒花生。它就像是块牌子,写着无私、纯粹、执着。降边嘉措前半辈子追随着英雄的脚步,后半辈子就奔着自个儿的理想去了,结果一不小心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大英雄。就跟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不管多远的地界儿,多少人,都跟咱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