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这个对身体好!”——从小到大,爸妈让我们吃各种“健康食品”。然而,有些食物只是披着“养生”的外衣,实际营养价值却大打折扣!快来看看这些“伪健康”食物,你吃过几个?
1、米油堪比“参汤”?实则营养平平
米油一般是指米粥熬好后,上面浮着的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可以理解为失水浓缩后的浓稠液体。很多人认为米油营养很高,甚至和参汤相提并论。但真相是:米油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含量极低。想靠它补身体?不如直接吃一碗米饭来得实在!
2、喝汤大补?营养可能全在“渣”里!
“营养都在汤里!”这句话不知道骗了多少人?无论是鸡汤、骨头汤还是鱼汤,精华其实在肉里!汤中超过90%是水和脂肪,蛋白质、钙等营养少得可怜。比如骨头汤,熬2小时钙含量还不到牛奶的1/20,反而嘌呤和盐分超标。想补钙?直接啃块豆腐或喝杯牛奶更靠谱!
3、喝果汁≠吃水果,吃水果更健康
水果榨汁后,不仅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大量流失,还容易导致血糖升高。一杯橙汁的含糖量≈4个橙子,但饱腹感却差得多。想要健康?直接啃水果,别让果汁坑了你的血糖,所以一定要告诉爸妈少喝果汁,多吃完整水果。
4、蜂蜜功效被神化?其实营养很普通
很多人认为蜂蜜有通便减肥、美容养颜等作用,但从营养的角度上来说,其实营养很普通 。蜂蜜中75.6%的成分是糖,包括葡萄糖和果糖等,还有22%的水,以及少量脂肪蛋白质等,热量高达321千卡/100克。此外,蜂蜜并无美容养颜功效,有一部分的人在食用后,还可能会长痘。至于缓解便秘,并非对所有人都有作用。所谓的“通便”效果,其实是果糖不耐受导致的腹泻,才会产生了蜂蜜能通便的错觉。
5、蜜饯=健康零食?糖盐超标警告!
酸酸甜甜的果脯蜜饯,看似是水果的“替身”,实则暗藏陷阱!100克蜜饯≈60克糖+2克盐+300大卡热量,相当于干完一大碗米饭。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添加糖摄入量应不超过50克,盐要控制在5克以内,吃蜜饯很容易导致超标。而且加工过程中维生素几乎全流失,还可能残留重金属。想吃零食?不如选原味坚果或新鲜果干!
6、红糖补血?不如吃口猪肝!
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红糖中的铁含量为2.2毫克/100克,冰糖为1.4毫克/100克,白糖为0.6毫克/100克。这样比较来看,红糖中的铁确实比其他糖略高。但是红糖中的铁属于非血红素铁,吸收利用率差。泡一杯红糖水,铁含量不到0.1mg,而成年女性每天需18mg铁。想补血?吃猪肝、牛肉或菠菜,效率高10倍!此外,红糖和白糖同属添加糖,要尽量减少摄入,摄入过多易导致龋齿,也会增加发胖风险。
以上这些食物,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健康”,合理搭配饮食,控制糖、盐和脂肪的摄入才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可以为爸妈选择一款健康油,比如福寿巴士山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以上,好消化又美味,230高油烟,少油烟,远离厨房油烟,适合中国人的饮食和烹饪习惯,煎炒炖煮样样行,健康又省心!